精彩小说尽在文轩书院!手机版

文轩书院 > > 老樟木箱里的秘密(阿远林晚秋)热门小说_完结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老樟木箱里的秘密(阿远林晚秋)

老樟木箱里的秘密(阿远林晚秋)热门小说_完结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老樟木箱里的秘密(阿远林晚秋)

哥特徐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老樟木箱里的秘密》“哥特徐”的作品之一,阿远林晚秋是书中的主要人物。全文精彩选节:《老樟木箱里的秘密》是大家非常喜欢的年代,女配,家庭,年代小说,作者是有名的网络作者哥特徐,主角是林晚秋,阿远,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前励志后苏爽,非常的精彩。内容主要讲述了老樟木箱里的秘密

主角:阿远,林晚秋   更新:2025-11-07 22:05:06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巷口的梧桐树落了第三场叶时,林晚秋站在阁楼的木门前,指尖在斑驳的木纹上划了划。

门板上还留着小时候的刻痕,是她十二岁那年,踮着脚刻下的歪歪扭扭的“秋”字,

如今被岁月浸得发黑,像一道沉默的伤疤。她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门。

“吱呀——”一声长响,惊得梁上积灰簌簌落下。阳光从瓦片的缝隙里斜斜地挤进来,

在地板上投下亮晃晃的光斑,无数细小的尘埃在光柱里翻滚,像是被惊扰了沉睡的时光。

阁楼比记忆里更逼仄,堆着的旧家具蒙着厚厚的布,轮廓模糊,像一个个沉默的巨人。

角落里,那个老樟木箱静静地立着。林晚秋走过去,脚步踩在木地板上,

发出“咯吱咯吱”的呻吟。她掀开盖在箱子上的蓝印花布,灰尘在布下扬起来,

呛得她忍不住咳嗽了两声。箱子露出了真面目,深褐色的木头被岁月磨得发亮,

边角圆润得像鹅卵石,表面刻着的缠枝莲纹依然清晰,只是花瓣的凹槽里积了层薄灰。

凑近了闻,那股熟悉的香气漫上来,是樟脑混合着木头的味道,清冽又温润,

像外婆身上的气息。她想起十二岁那年的夏天,也是这样一个闷热的午后。

外婆在楼下的藤椅上打盹,手里还攥着没绣完的帕子,银白的头发被阳光晒得泛着金光。

她偷偷溜上阁楼,

踩着小板凳去够衣柜顶上的樟木箱——那时候箱子还放在外婆卧室的衣柜顶,不像后来,

外婆走后,母亲说阁楼干燥,才把它挪了下来。板凳摇摇晃晃,她的手指刚碰到箱子的边角,

就听见楼下传来外婆的咳嗽声。她吓得手一松,从板凳上摔了下来,手肘磕在地板上,

火辣辣地疼。外婆拄着拐杖上来时,她正捂着胳膊掉眼泪。外婆没骂她,只是蹲下来,

用粗糙的手掌揉了揉她的手肘,然后抬头望着樟木箱,眼神悠远得像隔着一层雾。“秋秋,

”外婆的声音很轻,带着老年人特有的沙哑,“这箱子里的东西,得等你懂事了才能看。

”“什么是懂事?”她吸着鼻子问。外婆笑了,眼角的皱纹堆起来,像盛开的菊花。

“等你知道,有些东西比好奇心更重要的时候。”那时候她不懂,只觉得外婆的话像谜语。

如今二十年过去,母亲在电话里说“你外婆的樟木箱,钥匙一直给你收着,

该你自己处理了”,她才忽然明白,所谓的“懂事”,或许就是学会带着敬畏之心,

去触碰那些被时光封存的过往。林晚秋从口袋里摸出那个红布包。布是绒面的,

洗得有些发白,边角磨出了毛边。打开布包,一枚黄铜钥匙躺在掌心,

钥匙柄是朵小小的梅花,花瓣的纹路被摩挲得光滑,边缘有些氧化发黑。她把钥匙插进锁孔,

锁也是梅花形状的,黄铜的表面生了层绿锈。“咔哒。”一声轻响,像时光的门被推开了。

林晚秋深吸一口气,双手按住箱盖,慢慢掀开。箱子比看起来要沉,木头与木头摩擦,

发出“咿呀”的声响,像是老物件在伸懒腰。箱底铺着一层暗红色的绒布,

绒布的边缘已经有些褪色,露出里面的棉絮。最上面叠着一件月白色的旗袍,

领口和袖口绣着浅粉色的桃花,针脚细得像蛛丝,花瓣的边缘还绣着几缕金线,

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着微弱的光。她伸手碰了碰,丝绸的面料有些发硬,

却依然带着冰凉滑腻的质感。指尖拂过领口的桃花,能摸到丝线凸起的纹路。

这应该是外婆年轻时穿的吧?母亲说过,外婆年轻时是镇上有名的美人,

民国二十几年在金陵读女子学堂,穿旗袍的样子,能让巷口的槐花都失了颜色。

林晚秋把旗袍小心翼翼地拿出来,抖开。旗袍的长度到脚踝,斜襟上钉着一排小小的珍珠扣,

有两颗已经松动了。她对着光柱看了看,珍珠的表面有细微的纹路,像凝固的月光。

她忽然想起外婆的首饰盒里,也有这样一串珍珠项链,外婆说那是她的嫁妆,

却从没见她戴过。旗袍下面,是一件藏青色的斜襟布衫,领口和袖口滚着白边,

布料是粗棉布的,摸起来厚实粗糙,洗得有些发白,边角起了毛。

布衫下面是一条黑色的棉裤,裤脚收紧,裤腰上缝着两根布带,针脚很密,像是反复缝补过。

林晚秋把布衫和棉裤叠好放在一边,这应该是外婆后来在镇上生活时穿的衣服,

朴素得像田埂上的野草。再往下,是一个用蓝布包着的包裹,方方正正的。林晚秋解开布绳,

里面露出几本线装书,封面是深蓝色的,已经有些褪色,

上面用毛笔写着书名:《漱玉词》《断肠集》《花间集》。她拿起《漱玉词》,

封面上的字迹清秀娟丽,是外婆的笔迹。翻开第一页,纸页已经泛黄发脆,边角卷得像波浪,

上面用红朱砂点着句读,空白处有密密麻麻的批注,也是娟秀的小楷。“‘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此句妙在一个‘瘦’字,写尽春光易逝,如人易老。”“‘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易安之才,在于以寻常语写刻骨情。

”林晚秋的手指拂过那些小字,能想象出年轻的外婆坐在窗前,就着油灯的光,

一笔一画写下这些感悟的样子。那时候的外婆,应该还是梳着齐耳短发的学生,

穿着月白的旗袍,眼里有光,心里有诗。箱子的中层,放着一个长方形的木匣子,黑檀木的,

上面刻着简单的回字纹。林晚秋把木匣子拿出来,掂量了一下,不轻。她打开匣子,

里面铺着一层棉纸,棉纸下面,是一沓泛黄的信笺,还有一个小小的牛皮纸信封。

信笺是淡蓝色的,带着细细的暗纹,纸页已经薄得像蝉翼,边缘有些破损。

她拿起最上面的一封,信纸右下角印着一行小字:“金陵女子学堂制”。信封上没有邮票,

也没有地址,收信人写着“阿远亲启”,寄信人是一个小小的“婉”字。

“婉”是外婆的名字,外婆叫沈婉。母亲说,外婆年轻时总被人叫做“婉姑娘”。

林晚秋坐在阁楼的地板上,背靠着樟木箱,借着从瓦片缝里漏进来的光,一封封地读了起来。

第一封信“阿远:今日学堂的梅花开了。先生说,这株梅是前明时候栽下的,算起来,

比咱们爷爷的年纪都大。我下课的时候绕到后院去看,满树的花苞都鼓起来了,粉粉的,

像小姑娘害羞时的脸蛋。你说过最喜欢梅花,说它‘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等你回来,我带你去看好不好?先生今天教了新的算术,我还是不太懂,

你以前总说我对数字不敏感。等你回来了,可要好好教我。

你的 婉民国二十六年 冬”字迹娟秀工整,笔画间带着少女的轻快,

末尾还画了个小小的梅花图案,歪歪扭扭的,透着几分俏皮。林晚秋想象着十七八岁的外婆,

坐在书桌前,写完信后,对着信纸抿嘴笑的样子,心里忽然软软的。

第二封信“阿远:街上乱得很。昨天听说,北边打起来了。同学们都在议论,说要打仗了。

男生们都在讨论参军的事,说要去保家卫国。你在北平还好吗?那里是不是更乱?

我爹托人带信来,让我回镇上,说女孩子家在外面不安全。可我不想走,我想等你回来。

我们说好了,要一起去游秦淮河的,你忘了吗?学堂里的梅花谢了,落了一地,

像铺了层粉雪。打扫的阿婆说,明年还会开的。你一定要平安。

婉民国二十六年 春”这封信的字迹有些潦草,墨水的痕迹也深了些,像是下笔时很用力。

林晚秋能感觉到字里行间的慌乱,那个春天,应该是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时候。

原来外婆和那个叫“阿远”的人,是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分开的。

第三封信“阿远:我还是回镇上了。爹派人来接的,说再不走就来不及了。离开金陵那天,

我去了学堂的后院,那株梅树还在,只是叶子落光了,光秃秃的。我捡了片落在地上的花瓣,

夹在书里,给你寄去。镇上也不太平,听说日本人快打到南京了。街上的人都在逃难,

我娘天天烧香,求菩萨保佑。你写的信,我收到了。你说你要去参军,要去前线。阿远,

我害怕。可我知道,你是对的。国家危难,匹夫有责,何况你读了那么多书,

心里装着家国天下。我不拦你。只是你要记得,江南有个小镇,有个叫沈婉的姑娘,

在等你回来。等你回来,我们就成亲,好不好?我给你做你爱吃的桂花糕,给你缝新衣裳。

你一定要活着回来。婉民国二十七年 秋”信纸的边缘有些褶皱,像是被泪水打湿过。

林晚秋的眼眶也有些发热,她仿佛看到年轻的外婆坐在油灯下,一边写一边掉眼泪,

泪水滴在信纸上,晕开了墨迹。那个叫“阿远”的男人,到底是谁?是外婆的恋人吗?

她继续往下翻,信越来越少,间隔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第四封信“阿远:已经三年没收到你的信了。南京失守了,听逃难过来的人说,

城里死了好多人。我不敢问你的消息,又忍不住想知道。我每天都去镇上的邮局等,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