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轩书院!手机版

文轩书院 > 其它小说 > 雾城交通事故

雾城交通事故

用户26854504 著

其它小说连载

主角是小刘小张的其它小说《雾城交通事故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其它小作者“用户26854504”所主要讲述的是:1 雨浸城中第一浸城中铁盒现锈城的霉雨总带着股化不开的黏像是被泡胀的棉把整片城中村裹得密不透清晨六天还蒙着层灰蓝色的小张已经蹲在“昌盛五金店”门口的台阶指尖捏着张被雨水浸得发皱的寻人启纸页边缘卷成了波上面印着的“小28左眉骨有三厘米疤穿深蓝色工装夹克”几个墨色晕像一道道没干的泪他盯着五金店紧闭的卷闸门看了快一刻卷闸...

主角:小刘,小张   更新:2025-11-08 23:20:24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 雨浸城中村,第一章 雨浸城中村,铁盒现锈钥 江城的霉雨总带着股化不开的黏腻,

像是被泡胀的棉絮,把整片城中村裹得密不透风。清晨六点,天还蒙着层灰蓝色的雾,

小张已经蹲在“昌盛五金店”门口的台阶上,指尖捏着张被雨水浸得发皱的寻人启事。

纸页边缘卷成了波浪,上面印着的“小马,男,28岁,左眉骨有三厘米疤痕,

穿深蓝色工装夹克”几个字,墨色晕开,像一道道没干的泪痕。

他盯着五金店紧闭的卷闸门看了快一刻钟。卷闸门是深灰色的,上面爬着几道锈迹,

像老人手臂上的青筋。正中间贴着张泛黄的“转让”启事,边角被风撕得卷了边,

下面用黑色马克笔写着“联系吴:138XXXX5678”——那是小吴的手机号。

三个月前,小吴还兴奋地拉着他们五个在这门口转圈,说要把这家五金店盘下来,

“以后咱们六个总算有个固定的窝,不用再跟房东每月扯皮涨房租,还能顺便修修小零件,

跟师傅当年的修车厂似的”。可现在,卷闸门上落了层薄灰,连里面的灯都没亮过一次,

只有屋檐下的雨水,顺着铁皮缝往下滴,在地面砸出一个个小小的水洼。 “张哥,

你蹲在这儿多久了?” 身后传来轻轻的脚步声,带着雨靴踩过积水的“啪嗒”声。

小张回头,看见小刘撑着把黑伞跑过来,伞骨断了一根,歪歪斜斜地挂在伞面上,

雨水顺着她的发梢往下滴,打湿了她怀里抱着的纸箱子。“我去咱们之前住的老宿舍找了,

马哥的床铺还是老样子,被子叠得整整齐齐,

就是枕头边少了他常放的那本《汽车维修手册》。”小刘把纸箱递过来,纸箱角还在滴水,

“我把他落在那儿的几件衣服收了,还有他上次没吃完的半袋泡面,都在里面。

” 小张接过纸箱,指尖碰到里面硬邦邦的东西——是小马的扳手。

那是把银色的多功能扳手,去年冬天小马帮隔壁张婶修水管时,

不小心把扳手砸在结冰的地面上,磕掉了一块漆,现在那道月牙形的缺口还清晰可见。

他把寻人启事小心翼翼地塞进牛仔裤兜,站起身时,

膝盖“咔嗒”响了一声——这几天为了找小马,他跑遍了江城的大街小巷,

从城东的旧货市场到城西的废弃工厂,膝盖早就受不住了,一沾湿就隐隐作痛。 “走,

去江边的废码头。”小张把自己的伞往小刘那边倾了倾,两人踩着积水往江边走。

城中村的路窄得只能容两个人并排走,两旁的房子挤得像贴在一起的饼干盒,

阳台上挂着的衣服垂下来,擦过头顶,带着股潮湿的洗衣粉味。

偶尔有电动三轮车从身边驶过,溅起的水花打在裤腿上,凉得刺骨,

小刘下意识地往小张身边靠了靠。 “张哥,

你说马哥会不会是……不想跟咱们一起找轴承了啊?”小刘小声问,

声音被雨声盖得有些模糊。 小张没立刻回答。他也想过这个可能。三个月前,

做建材生意的刘老板找到他们六个,把一张泛黄的地图拍在桌上,

说自己仓库里的一批进口轴承丢了,“这批货值五十万,你们帮我找回来,

我就把昌盛修车厂那块地的使用权转给你们,还再给你们十万块辛苦费”。

昌盛修车厂是他们师傅留下的,十年前一场大火把厂子烧得只剩断壁残垣,师傅也没跑出来。

这些年,他们六个各奔东西,小马开货车,小吴摆地摊,小李在汽修店打工,小王做外卖员,

小刘在超市当收银员,只有他还在四处打零工,可心里都没放下重建修车厂的念头。

所以刘老板的话一出口,他们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他们跟着线索查了半个月,

从刘老板的仓库查到城郊的废品站,最后锁定了江边的废码头——有人说,

上周看到过一辆白色面包车往码头运过几个大箱子,样子跟装轴承的箱子很像。

可就在他们准备第二天去码头探查时,小马突然不见了。那天晚上十一点,

小张收到小马发来的一条微信:“哥,别找我,这事儿不对劲,你们也别再查了。

”之后再发消息,就只剩红色的感叹号,打电话也提示“已关机”。 “不会的。

”小张终于开口,声音有些沙哑,“小马不是那种会临阵脱逃的人。当年咱们在修车厂学徒,

师傅让咱们拆发动机,他手指被划破了,流着血还把零件拆完了;后来你在超市被顾客欺负,

也是他冲上去跟人理论,差点被打。他要是真不想查,会跟咱们说清楚的。” 小刘点点头,

不再说话,只是把纸箱抱得更紧了些。两人走到江边时,雨势稍微小了点,

江面上飘着层薄薄的白雾,把远处的货轮裹得只剩个模糊的黑影,像块浮在水面上的墨渍。

废码头的铁皮棚子锈得不成样子,风一吹,棚顶的铁皮“哐当哐当”响,像是随时会塌下来。

小李就站在棚子下面,穿着件黑色的冲锋衣,帽子压得很低,遮住了大半个脸,

手里拿着个手电筒,正蹲在地上照着什么。 “张哥,刘妹,你们可算来了。

”小李看见他们,连忙站起身,手电筒的光晃了晃,照在他沾着灰的脸上,

“我在这附近转了快一个小时了,你们看这个。” 小张和小刘走过去,

顺着手电筒的光往下看——地面上有个浅浅的脚印,鞋底的纹路还能看清,

是小马常穿的那双劳保鞋的纹路。脚印旁边,扔着个被踩扁的烟蒂,烟蒂是“红塔山”的,

小马平时就抽这个牌子,还总说“这烟劲大,提神”。

“我刚才在棚子后面的草丛里还发现了这个。”小李弯腰,从口袋里掏出个东西,

递到小张面前——是枚银色的钥匙,钥匙柄上锈迹斑斑,刻着个小小的“马”字。

小张接过钥匙,指尖轻轻摩挲着那个“马”字。这是他们当年在修车厂时,

师傅亲手给他们每个人配的钥匙,用来开工具房的门。

钥匙柄上的字是师傅用刻刀一个个刻的,小张的钥匙上刻着“张”,小吴的刻着“吴”,

六个钥匙凑在一起,就能打开工具房最里面的那个铁柜,里面放着师傅珍藏的维修图纸。

后来厂子烧了,工具房也塌了,他们的钥匙要么丢了,要么被烧得不成样子,

没想到会在这里找到小马的。 “这附近还有其他痕迹吗?”小张问,声音比刚才更沉了些。

小李摇摇头,蹲下身,用手电筒照了照地面:“我刚才把整个码头都搜了一遍,

除了这个钥匙和烟蒂,就只在那边的碎石堆上发现了几道轮胎印。轮胎印很新,

应该是昨天晚上留下来的,看宽度像是面包车的。我还问了住在码头旁边的老陈,

他说昨天晚上十点多,看见有个穿深蓝色工装夹克的男人,左眉骨有疤,

在码头这边转了很久,后来上了辆白色的面包车,往市区方向开了。” 左眉骨有疤,

穿深蓝色工装夹克——是小马没错。 小张握紧钥匙,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他抬头看向江面上的白雾,雾气好像更浓了,把整个码头都裹在里面,

连江水拍打岸边的声音都变得模糊。他突然觉得,小马的消失不是简单的“不想查了”,

而是被什么人或者什么事缠住了,那句“这事儿不对劲”,更像是在提醒他们,

找轴承的事背后,藏着他们没看透的危险。 “走,去市区找小吴。”小张把钥匙塞进兜里,

又捡起地上的烟蒂,仔细看了看烟蒂上的咬痕——小马抽烟时习惯把烟蒂咬得很扁,

这个烟蒂上的咬痕和他的习惯一模一样,“小吴在市区认识不少摆地摊的,还有开修车铺的,

说不定能查到那辆白色面包车的线索。” 小李点点头,关掉手电筒,把它别在腰上。

小刘抱着纸箱,跟在他们身后,脚步有些踉跄。三人踩着码头的碎石路往回走,

风从江面吹过来,带着股咸腥的味道,刮在脸上,凉得生疼。小张回头看了眼废码头,

铁皮棚子在雾里晃了晃,像个孤独的影子,他总觉得,小马还在这附近,

只是被雾气藏在了某个他们看不见的地方,而那枚锈迹斑斑的钥匙,

就是小马留给他们的第一个信号。 走到码头入口时,小刘突然“哎呀”了一声,停下脚步。

小张和小李回头,看见她蹲在地上,手里拿着个小小的金属片。

“这是从马哥的衣服口袋里掉出来的。”小刘把金属片递过来,那是个圆形的徽章,

上面刻着个“江”字,边缘有些磨损,“我刚才抱箱子的时候没注意,现在才发现。

” 小张接过徽章,放在手心看了看。徽章是铜制的,表面已经氧化发黑,

“江”字的笔画很粗,像是用机器压出来的。他没见过小马戴过这个徽章,

也没听小马说起过跟“江”字有关的人或事。 “会不会是……马哥上了那辆面包车后,

被人搜身时掉下来的?”小李凑过来,小声说。 小张摇摇头,

把徽章放进兜里:“先不管这个,找到小吴再说。” 三人继续往前走,雨又开始下了,

这次比之前更大,砸在伞面上“噼里啪啦”响。走了大概十分钟,小李突然停住脚步,

压低声音说:“张哥,后面好像有人跟着咱们。” 小张和小刘立刻停下,

小张不动声色地回头看了眼——身后的路上空无一人,只有雨水在地面上流淌,

形成一道道细小的水流。可他知道,小李的直觉一向很准,当年在汽修店打工时,

有小偷想偷店里的零件,就是小李提前察觉到不对劲,才没让小偷得手。 “别回头,

正常走。”小张压低声音,对小李和小刘说,“往前面的岔路口拐,那边有个废品站,

里面巷子多,方便甩开人。” 小李和小刘点点头,脚步没停,继续往前走。小张能感觉到,

身后的视线还在跟着他们,像根细针,扎在背上,让他浑身不自在。

他悄悄摸了摸腰上——那里别着把折叠刀,是师傅当年送给他的,说“出门在外,

得有个防身的东西”,这些年他一直带在身上,从没拿出来用过。 走到岔路口时,

小张故意放慢脚步,等小李和小刘先拐进废品站的巷子,自己则在路口停顿了两秒,

快速回头——这次他看清了,不远处的树底下,站着个穿黑色雨衣的人,

雨衣的帽子压得很低,看不见脸,手里好像还拿着什么东西,因为距离太远,看不太清。

小张没敢多停留,立刻拐进巷子。废品站的巷子很窄,两旁堆着高高的废品,

有旧冰箱、破电视,还有一堆堆的废纸箱,雨水打在废品上,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

小李和小刘站在巷子中间等他,脸色都有些发白。 “怎么样,看到人了吗?”小刘小声问。

“看到了,穿黑色雨衣,没看清脸。”小张喘了口气,“咱们快点走,从废品站的后门出去,

那边通着小吴摆地摊的那条街。” 三人加快脚步,在巷子里七拐八绕。

废品站里弥漫着股腐烂的味道,混合着雨水的湿气,让人有些恶心。

偶尔有老鼠从废品堆里跑出来,吓得小刘差点叫出声,小李连忙捂住她的嘴,示意她别出声。

走了大概二十分钟,终于看到了废品站的后门。后门是道铁栅栏门,上面挂着把生锈的锁,

不过锁已经坏了,轻轻一推就能打开。小张推开门,先探头出去看了看,

外面是条安静的小巷,没有行人,也没有车辆。 “走,出去后往左拐,

再走五百米就是小吴的摊子。”小张说着,率先走了出去。小李和小刘跟在他身后,

轻轻带上了铁栅栏门。 小巷里很安静,只有雨水滴落在屋檐上的声音。三人快步往前走,

脚步尽量放轻,生怕再被人跟上。走到巷子口时,

终于看到了前面的街道——那是市区有名的“夜市街”,虽然现在是早上,

还没到摆摊的时间,但已经有不少摊主在收拾摊位,准备出摊了。

小吴的摊子在夜市街的中间,是个卖小五金零件的摊子,平时用块蓝色的帆布搭着棚子。

小张他们走到摊子前时,小吴正蹲在地上,把一个个螺丝放进透明的小袋子里,

旁边放着个保温杯,里面的豆浆已经凉了。 “小吴!”小张喊了一声。 小吴抬起头,

看到他们三个,愣了一下,随即站起身:“张哥,李哥,刘妹,你们怎么来了?

不是说今天去码头探查吗?怎么还带着箱子?” 小张把箱子放在地上,拉着小吴走到旁边,

小声把小马消失的事说了一遍,又拿出那枚刻着“马”字的钥匙和“江”字徽章,

递给小吴看。 小吴接过钥匙和徽章,仔细看了看,眉头皱了起来:“马哥不可能不告而别,

这里面肯定有问题。那辆白色面包车,我或许能帮你们查查——昨天晚上我收摊的时候,

看到过一辆白色面包车在这条街附近转悠,车牌被挡了,不过我记得车身上有个红色的标志,

像是个‘江’字。” “江”字?小张心里一动,

看向小吴手里的徽章——徽章上的“江”字,和小吴说的车身上的“江”字,

会不会是同一个? “你确定车身上的标志是‘江’字?”小张追问。 小吴点点头,

肯定地说:“确定,我当时还多看了一眼,那标志很大,红色的,印在车身上,很显眼。

对了,我还听旁边开杂货店的老王说,最近有伙人在市区活动,

好像是跟‘江氏集团’有关的,他们经常开着白色面包车,到处找人。

” 江氏集团——小张听过这个名字,那是江城最大的房地产公司,老板姓江,

据说很有势力,在市区黑白两道都吃得开。他们找轴承的事,怎么会跟江氏集团扯上关系?

“马哥会不会是……被江氏集团的人带走了?”小刘凑过来,声音有些发抖。小吴摇摇头,

不确定地说:“不好说。江氏集团平时很少管这些小事,除非……那批轴承跟他们有关。

” 小张突然想起刘老板找他们时的样子——当时刘老板说得很轻松,

只说轴承是他从国外进口的,丢了之后不敢报警,怕影响生意,所以才找他们帮忙。

现在想来,刘老板可能没说实话,那批轴承背后,说不定藏着跟江氏集团有关的秘密,

而小马,就是因为发现了这个秘密,才被人带走的。 “不管怎么样,

先找到那辆白色面包车再说。”小张深吸一口气,看着眼前的四个人——小李、小吴、小刘,

还有没找到的小马和小王,“小王呢?你有没有联系上小王?” 提到小王,

小吴的脸色沉了下来:“我昨天晚上给小王打电话,一直没人接,今天早上也没联系上他。

他平时送外卖,就算再忙,也会回个消息,现在这样,说不定……” 小张的心沉了下去。

小王是他们六个里最细心的,平时负责记录线索,还会帮他们整理查到的信息,

要是小王也出了问题,那他们找小马、找轴承的事,就更难了。 “先别慌。

”小张稳定了一下情绪,对众人说,“小吴,你继续打听那辆白色面包车的消息,

还有江氏集团的事;小李,你去小王平时送外卖的区域看看,问问其他外卖员,

有没有见过小王;我和小刘去昌盛修车厂的旧址看看,说不定能找到什么线索。中午十二点,

咱们还在这儿汇合,有什么消息及时联系。” 众人点点头,各自行动。

小李转身往夜市街外走,脚步匆匆;小吴则拿起手机,开始给认识的摊主打电话,

询问白色面包车的事;小张和小刘则抱起地上的纸箱,往昌盛修车厂的方向走去。雨还在下,

江面上的白雾没散,市区的街道上行人很少,只有车辆驶过溅起的水花,

在地面上留下一道道水痕。小张看着手里的钥匙和徽章,心里暗暗发誓,

一定要找到小马和小王,查清轴承背后的秘密,不管对方是江氏集团,还是其他什么势力,

他们六个都不会轻易放弃,就像当年在修车厂时一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一起扛过去。

## 第一章 雨浸城中村,铁盒现锈钥 小张和小刘抱着纸箱往昌盛修车厂旧址走时,

雨势终于弱了些,变成了细密的雨丝,飘在脸上凉丝丝的。

从夜市街到修车厂旧址要穿过两条老街,街上的老房子大多还保留着青瓦白墙的模样,

墙根下的青苔被雨水浇得发亮,偶尔有老人坐在门口的竹椅上,手里摇着蒲扇,

眼神浑浊地看着来往的行人。 “张哥,你说王哥会不会也被那伙人带走了?

”小刘走在后面,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她和小王的关系最好,去年她刚到江城时,

没地方住,是小王把自己租的单间分出一半给她,还每天早上帮她带早饭。 小张放慢脚步,

等小刘跟上来,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不会的,小王机灵,

送外卖时跑遍了江城的大街小巷,真遇到危险,他肯定能想办法脱身。咱们先去修车厂看看,

说不定能找到他留下的线索。” 小刘点点头,用力攥紧了手里的伞柄。

两人又走了十多分钟,终于看到了昌盛修车厂的旧址。 这里早就没了当年的样子。

原本的厂房只剩下半截断墙,墙面上还能看到当年大火烧过的黑色痕迹,

像一道道丑陋的伤疤。院子里长满了半人高的野草,野草间散落着些生锈的零件,

有齿轮、螺丝,还有半截断裂的水管。院子中间的那棵老槐树倒是还在,枝繁叶茂,

只是树干上也被烧得焦黑,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十年前的那场灾难。 小张推开虚掩的木门,

木门“吱呀”响了一声,像是快要散架。他走进院子,目光扫过周围的断墙和野草,

心里一阵发酸——十年前,这里还是热闹的修车厂,师傅带着他们六个学徒,

每天都能听到机器的轰鸣声和他们的笑声,现在却只剩下一片荒凉。 “张哥,你看那边!

”小刘突然指着院子角落的断墙喊了一声。 小张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

只见断墙下面放着个黑色的背包,背包上沾着些泥土,看起来像是刚放在那里没多久。

他快步走过去,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拿起背包——背包的拉链没拉严,露出里面的东西,

是个笔记本和一支笔,还有几张外卖订单。 是小王的背包!小王送外卖时,

总会把笔记本和笔放在背包里,用来记录订单信息和客户的特殊要求。 小张拉开拉链,

把笔记本拿出来。笔记本的封面是蓝色的,上面印着“昌盛修车厂”的字样,

那是当年师傅给他们每人发的笔记本,让他们记录维修技巧。小张翻开笔记本,

里面的纸页已经有些泛黄,前面几页记着密密麻麻的维修笔记,

后面几页则记着最近找轴承的线索,还有小王的字迹写着“白色面包车,江氏集团,

码头仓库”。 翻到最后一页时,小张的目光顿住了——上面画着个简单的地图,

地图上标着个“X”,旁边写着“铁盒,老地方”,下面还有一行小字:“马哥被关在这里,

小心江氏的人。” “老地方?”小张皱起眉头,转头看向小刘,

“你知道小王说的‘老地方’是哪里吗?” 小刘凑过来看了看笔记本上的地图,

摇了摇头:“不知道,王哥从来没跟我说过有什么‘老地方’。

不过这地图看起来像是在江边,你看这里画着水波纹,应该是靠近江边的地方。

” 小张仔细看了看地图上的水波纹,又想起之前在废码头看到的轮胎印,

心里有了个猜测:“会不会是废码头旁边的那个旧仓库?我上次去码头的时候,

看到过那边有个旧仓库,好像是以前的粮食仓库,现在已经废弃了。

” 小刘点点头:“有可能,咱们去看看吧!” 小张把笔记本和背包收好,

放进自己的包里,又在断墙周围仔细看了看,没发现其他线索。两人转身往院子外走,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