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轩书院!手机版

文轩书院 > 其它小说 > 赡养公证办理地点

赡养公证办理地点

滕家大别墅的急冻鸟 著

其它小说连载

《赡养公证办理地点》是网络作者“滕家大别墅的急冻鸟”创作的其它小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王丽娟李素详情概述:1 协议之痛公证处会议室空调开得十但王建国额头上还是渗出了细密的汗他第三次调整了坐实木椅子随之发出轻微的吱呀打破了房间里的寂桌上那盆绿萝的叶子有些发他无意识地用手指拨弄着一片枯窗八月的阳光白花花地照在停车场一辆银色轿车驶反射的光斑在天花板上一闪而王建国眯起想起今早出门妻子刘芸那句签完协议就别后语气轻飘飘却像根细针扎在他心她往吐...

主角:王丽娟,李素英   更新:2025-10-30 18:54:51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 协议之痛公证处会议室里,空调开得十足,但王建国额头上还是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第三次调整了坐姿,实木椅子随之发出轻微的吱呀声,打破了房间里的寂静。

桌上那盆绿萝的叶子有些发黄,他无意识地用手指拨弄着一片枯叶。窗外,

八月的阳光白花花地照在停车场上,一辆银色轿车驶入,反射的光斑在天花板上一闪而过。

王建国眯起眼,想起今早出门前,妻子刘芸那句"签完协议就别后悔",语气轻飘飘的,

却像根细针扎在他心上。她往吐司上抹花生酱的动作那么从容,仿佛这只是个普通的早晨。

"大哥,你要是着急就先签。"坐在对面的妹妹王丽娟轻声说,

手指无意识地转动着那支公证处提供的黑色水笔,"妈那边还等着我回去做午饭。

她最近胃口不好,我得回去给她熬点小米粥。"王建国瞥了一眼妹妹,

注意到她右手虎口处有一道刚结痂的伤痕,想必是昨天在母亲家收拾厨房时不小心划伤的。

他没接话,目光转向桌前那份《赡养协议》,白纸黑字,

一式四份——公证处、社区、他和妹妹各执一份。协议条款列得清清楚楚,

如同超市小票上的购物清单:母亲李素英每三个月轮换一次住所,医疗费用平摊,

大病护理轮流值班..."两位考虑清楚了吗?"年轻的公证员推了眼镜,

镜片后的眼睛没有任何情绪,"协议一旦公证,就具有法律效力。""清楚了。

"王建国终于开口,声音有些沙哑。他拿起笔,在乙方签名处刷刷签下自己的名字,

笔划重得几乎要戳破纸张。墨水在纸上稍稍晕开,像一个无奈的叹息。王丽娟看着哥哥签完,

轻轻叹了口气,也在甲方处签下自己的名字。她的字迹小而工整,

与王建国那几乎要冲破格线的签名形成鲜明对比。签完字,

她下意识地用指尖摩挲着脖子上那条细细的银链——那是母亲在她三十岁生日时送的礼物。

公证员仔细核对后,将其中两份分别推到他们面前:"按照协议,

王老太太将在你们两家轮流居住,每三个月轮换一次,医疗费用平摊。有任何争议,

首先协商解决,解决不了的可按协议约定申请仲裁。"兄妹俩几乎同时起身,没有交流,

一前一后走出了公证处。王建国的皮鞋在公证处光洁的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王丽娟的平底鞋却悄无声息。八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王建国站在台阶上眯起眼,

从口袋里摸出车钥匙。钥匙串上还挂着一个褪色的木雕小鱼,

是女儿萌萌小时候在景区非要给他买的。"哥,"王丽娟在他身后叫住他,

声音被一阵驶过的卡车声压得有些模糊,"明天我去接妈?""嗯,

我下午就把妈的东西收拾一下。"王建国没有回头,阳光照得他后颈发烫,"你上午来就行。

""妈的心脏药记得带上,还有她那本相册,

她最近老是翻看...昨天我发现她对着你小学三年级那张涂颜色的照片笑了好久。

""知道。"王建国顿了顿,想起那张自己被画成大花脸的照片,嘴角不自觉地牵动了一下。

短暂的沉默后,两人朝不同的方向走去。王建国的皮鞋踩在水泥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王丽娟的平底鞋却悄无声息。2 老房别离第二天上午九点,王丽娟准时到了母亲家。

推开那扇熟悉的深绿色铁门时,

她闻到了老房子特有的味道——淡淡的樟脑丸香气混合着陈年木柜的气息。她推开卧室门时,

看见母亲李素英坐在床边,脚边是一个半开的行李箱。"妈,我来接您了。

"王丽娟努力让声音听起来轻快。李素英抬起头,七十六岁的脸庞上布满了皱纹,

但那双眼睛依然清澈:"你哥呢?""他...有点事,先过去了。"王丽娟撒谎道,

其实王建国一早给她发了短信,说不想面对这种场面。短信很短,

只有五个字:"我不过来了。"李素英轻轻点头,没再追问。她慢慢站起身,

环顾这个住了四十多年的老房子,目光在墙上那张全家福上停留了片刻——照片上,

年轻的她和丈夫并肩坐着,十岁的王建国站在父亲身后,六岁的小丽娟扎着羊角辫,

甜甜地笑着。照片右下角有块不太明显的污渍,是王建国小时候不小心把果汁洒上去留下的。

"这盆茉莉花记得浇水,"李素英指了指窗台,叶片上还挂着清晨的水珠,

"你爸生前最喜欢它的香味。今早我给它松了土,加了点蛋壳粉。""放心吧妈,

我会常来照看的。"王丽娟拎起母亲的行李箱,惊讶于它的重量。这么小的箱子,

怎么装得下一个人的生活?箱子的轮子有些松动,拉起来会发出"咔哒咔哒"的响声,

她记得这个箱子是父母银婚纪念时一起去买的。去王丽娟家的路上,李素英一直望着窗外。

等红灯时,她轻声说:"你爸走的那天,也是走的这条路。那天下着毛毛雨,

车窗上的雨刷就这么来回地刮..."王丽娟握方向盘的手紧了紧,没说话。

王丽娟家住城西一个老小区,三楼的两居室。她丈夫张志强在街道办事处工作,

儿子张磊在读高三,正是关键时期。李素英的到来,让本就不宽敞的家更显拥挤。

王丽娟把主卧让给了母亲,自己和丈夫搬到了儿子房间的上下铺,

儿子则睡在客厅的折叠沙发上。那张上下铺是张磊小时候用的,

栏杆上还贴着他喜欢的篮球明星贴纸,如今已经褪色卷边。"磊磊马上就要高考了,

这样会不会太打扰他?"李素英不安地问,手指绞着衣角。"没事的妈,磊磊乐意。

"王丽娟笑着,把母亲的衣服一件件挂进衣柜,"他巴不得有机会睡客厅,

晚上能多看会儿电视。"其实昨天儿子还为此嘟囔了几句,但她不会告诉母亲。

但第一顿饭就出现了问题。王丽娟特意做了红烧肉、清蒸鱼和几个素菜,摆满了小餐桌。

李素英刚坐下,就皱起了眉头:"建国不爱吃鱼,你忘了?"桌上的气氛瞬间凝固了。

张志强赶紧打圆场:"妈,哥他没来,今天就咱们几个。"他夹了块鱼腹肉放到李素英碗里,

"这是您最爱吃的部位,刺都挑好了。"李素英愣了一下,眼神有些恍惚,

然后默默拿起了筷子。她用筷子的方式很特别,总是偏着头,小指微微翘起,

这个习惯王丽娟模仿了一辈子都没学会。晚上,王丽娟在厨房洗刷时,

听见母亲房间里传来低低的说话声。她轻轻推开一条门缝,

看见母亲正对着那张老旧的全家福自言自语:"老头子,孩子们都长大了,

各有各的家了..."相框边缘被摩挲得发亮,像被岁月打磨过的玉石。王丽娟轻轻带上门,

背靠着墙壁,长长叹了口气。厨房的水龙头还在滴水,

那是张志强说了好几次要修却一直没修的。3 新居迷途三个月很快过去,

轮到王建国来接母亲。王建国家在城南新开发的高档小区,一百五十平的大平层,装修豪华。

他妻子刘芸是会计,女儿王萌萌在英国读研。李素英站在光洁照人的大理石地板上,

有些不知所措。她的布鞋在光洁的地面上打滑,只好小心翼翼地挪着步子。"妈,您的拖鞋。

"刘芸拿出一双崭新的绒布拖鞋,态度礼貌而疏离。拖鞋是灰色的,鞋面上没有任何装饰,

和李素英在老家里穿的那双绣着牡丹花的棉拖鞋截然不同。王建国把母亲的行李箱拖进客房,

房间很大,带独立卫生间,但缺少烟火气。墙上挂着一幅抽象画,

色彩斑斓却让人看不懂含义。"妈,我们家的规矩是进门先洗手,刘芸有点洁癖。

"王建国解释道,指了指客卫里那台造型复杂的自动感应洗手液机,"早餐七点,

午餐十二点,晚餐六点半,错过了就得自己热着吃。洗衣机用法我明天教您,比较复杂,

有十几个按钮。"李素英只是点头,把随身带着的针织手提包放在床脚,

那里面装着她的老花镜、降压药和一块绣了一半的手帕。在王建国家,生活规律得像钟表。

但李素英常常一个人坐在阳台上,望着城南的高楼大厦发呆。这里隔音太好,

安静得让她心慌。有时她会不自觉地哼起老歌,然后又突然停下,

因为自己的声音在寂静中显得太过突兀。一天下午,王建国提前下班回家,

看见母亲在厨房站着,手里拿着抹布,茫然地看着那排嵌入式电器。"妈,您干什么呢?

""我想擦擦灶台,但不知道哪个按钮是开这个柜门的。"李素英的声音有些颤抖,

"我怕按错了,把这么贵的东西弄坏。"王建国叹了口气:"您就别忙活了,

有保洁每周来两次。"他接过母亲手里的抹布,那是一条已经洗得发白的旧抹布,

显然是母亲从老家带来的。李素英低下头,像做错事的孩子。

她注意到儿子西装袖口上掉了一颗扣子,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那天晚上,

王建国无意中听见母亲在房间里小声打电话:"丽娟,

我挺好的...就是太清静了...你那边怎么样?

磊磊学习紧张吗..."他听见母亲的笑声,是那种在他面前很少露出的、轻松的笑。

王建国轻轻带上门,心里莫名有些不是滋味。他回到书房,看着桌上那份需要修改的设计图,

却怎么也集中不了精神。4 病榻抉择轮转在继续。春去秋来,两年时间过去了。

又一个轮换日,王丽娟来接母亲时,发现李素英咳嗽得厉害。母亲坐在窗边的摇椅上,

身上盖着那条熟悉的格子毛毯,每咳一声,摇椅就跟着晃动。"妈这是感冒了?怎么不早说?

"王丽娟摸母亲的额头,有点烫。她注意到母亲的手很凉,指甲有些发紫。"没事,小感冒。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