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连载
金牌作家“造型师胡德禄”的言情小《阿瑶顾临渊》作品已完主人公:阿瑶白云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编写的非常精彩:我十五岁入东做了太子良太子殿下有一心上是前朝公主之因身份不能册十年我为他亲手煎药三千六百五十他说过最温柔的是在我流产后:好生养后那位故人回京他在她面前褪去所有冷会会甚至为她修缮整座别我住的承恩连漏雨的屋顶都无人修我知这十我终究是错付于是在他登基那我递上了一封请废奏他问我为我说:陛臣妾累1入东...
主角:阿瑶,白云庵 更新:2025-10-30 10:13:57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我十五岁入东宫,做了太子良娣。太子殿下有一心上人,是前朝公主之女,因身份不能册封。
十年里,我为他亲手煎药三千六百五十次。他说过最温柔的话,是在我流产后:"好生养着。
"后来,那位故人回京了。他在她面前褪去所有冷漠,会笑,会哄,甚至为她修缮整座别苑。
我住的承恩殿,连漏雨的屋顶都无人修补。我知道,这十年,我终究是错付了。
于是在他登基那年,我递上了一封请废奏折。他问我为何。我说:"陛下,臣妾累了。
"1入东宫之前,我只是将军府最不起眼的五姑娘。生母是陪房,生下我后难产而亡。
父亲从不记得我的生辰,嫡母也懒得管我。府里的姐妹们说,我就是一个会呼吸的摆设。
十五岁那年,太后选秀。不知为何,她看中了我,赐我良娣之位。
姐妹们笑话我:"五妹妹这是要飞上枝头了?""可惜啊,太子殿下心里有人,
谁进东宫都是陪衬。"我那时年少,以为日久生情。以为我足够温柔体贴,总能打动他。
入宫第一日,太子殿下见我,只淡淡扫了一眼。"知道规矩便好。"他转身离开。那个背影,
我看了整整十年。太子殿下身体不好,自幼体弱,需常年服药。我便主动接下了煎药的差事。
每日寅时起床,去御药房取药,亲手煎好,送到他的书房。冬日风雪,夏日酷暑,
我从未断过。可他从不看我一眼。药碗放在桌上,他批着奏折,头也不抬。"放下吧。
"仅此而已。后来我才知道,他以为是宫人煎的。从不知道,是我。2东宫很大。
大到太子殿下住在东暖阁,我住在西配殿,七日都见不上一面。我住的承恩殿只有三个宫人。
殿里的陈设还是前朝旧物,桌角都有裂缝。有一年冬天,屋顶漏雨。我去内务府报备,
内务府的人说:"东宫开销有定额,已无银两修缮。""不如良娣娘娘问殿下要旨意?
"我去找过他一次。那日他在和几位阁老议事,我在门外候了两个时辰。终于等到他出来,
我上前行礼:"殿下,臣妾有事相禀。"他皱了皱眉:"何事?""承恩殿屋顶漏雨,
内务府说需要殿下的旨意才能修缮。"他沉默片刻。身边的太监悄声道:"殿下,
今日还要去贵妃娘娘那里请安。"他点了点头,看向我:"改日再说。"然后,
就没有然后了。那个冬天,我在漏雨的殿里住了三个月。每逢下雨,就用木盆接水。
滴答滴答,一夜难眠。后来我学聪明了。我让宫人去库房搬了几块木板,自己钉在屋顶。
歪歪扭扭,但总算能遮雨。那些宫人笑我:"良娣娘娘真是能干。"我知道她们在笑什么。
堂堂太子良娣,要自己修屋顶。这话传出去,就是天大的笑话。可我无所谓了。
在东宫这些年,我早已习惯了被人笑话。3太子殿下对我不好,整个东宫的人都知道。
所以宫人们也不拿我当回事。我让她们烧水,她们说忘了。我让她们浆洗衣裳,
她们说来不及。到后来,我都是自己动手。有一次,嫡母进宫探望我。她看着我粗糙的手,
叹了口气:"阿瑶,你何必如此委屈自己?""回府吧,我去求太后,说你身体不好,
不宜侍奉东宫。"我摇了摇头。"母亲,女儿不回。"嫡母看着我,眼里有怜悯,也有不解。
她不懂,我为什么要留在这个冷宫一样的地方。其实我自己也不懂。可能是不甘心吧。
十五岁到二十岁,整整五年。我不想认输。我以为只要我再努力一点,再温柔一点,
他总会看见我。二十岁那年,太子殿下登基前夕,册封我为太子妃。那日礼官来宣旨,
我跪在殿前。"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良娣沈氏,温柔贤淑,德容兼备,
册封为太子妃……"我听着那些华丽的辞藻,只觉得讽刺。温柔贤淑?他可曾见过我的温柔?
德容兼备?他可曾看过我一眼?册封大典那日,他依旧冷淡。"以后要撑起中宫,不可懈怠。
"这是他对我说过最长的一句话。十个字。4做了太子妃后,我以为日子会好过些。至少,
他要顾及脸面,不能太冷落我。可我错了。他依旧是七日见不到人。除了初一十五的请安,
他从不来承恩殿。倒是那位故人,频频入宫。她叫林初月,是前朝端王之女。先帝登基时,
端王一族被流放,她流落民间。后来遇赦,回了京城。太子殿下听闻她回京,
特意在城西修了一座别苑。名为"邀月苑"。我听宫人说,那座苑子极尽奢华。引了活水,
种了她最爱的红梅,还从江南运来奇石。光是修缮,就花了十万两银子。而我住的承恩殿,
屋顶漏雨都没人管。有一次,我去给太后请安。太后叹气:"阿瑶,你也不必太在意。
""男人嘛,心里都有一个白月光。""你现在是太子妃,将来是皇后,名分在你这里,
就够了。"名分。我握紧手里的帕子。原来我这十年,争的只是一个名分。那日回宫,
路过御花园。正好看见太子殿下和林初月在赏梅。我躲在假山后,看着他们。他在她面前,
全然没有平日的冷漠。他会笑,眉眼弯弯。会伸手为她掸去肩上的雪。
会温声细语:"小心着凉。"我看着那个陌生的他。突然想起,他从未对我笑过。
哪怕一次都没有。那日之后,我病了。烧得糊里糊涂,说了很多胡话。宫人去请太医,
太医说是心病。"太子妃娘娘心结难解,怕是要病很久。"太监去书房禀报,
太子殿下头也不抬。"让太医好生医治。""退下吧。"我一个人在床上躺了半个月。
无人问津。5二十五岁那年,他登基了。册封我为皇后。那日仪仗浩大,我穿着沉重的凤袍,
跪在太和殿接旨。"册封皇后沈氏,母仪天下,统领六宫……"文武百官跪了一地。
唯独他坐在龙椅上,眼神淡漠。仿佛这只是一桩差事。做了皇后,我住进了坤宁宫。
宫殿是华丽了,可更冷清了。他住在养心殿,我住在坤宁宫,隔了整整三进院子。
一个月能见一次面,都算多的。倒是林初月,三天两头进宫。
名义上是来给我请安,实际上都是去了御书房。
宫人们窃窃私语:"皇上对林姑娘真是不一样。
""可惜啊,林姑娘身份不宜入宫,不然哪轮得到皇后娘娘。"我听着这些话,面不改色。
这十年,我早已练就了一副麻木的面孔。唯一一次,他主动来坤宁宫,是我怀孕的时候。
那年我二十六。太医诊脉后惊喜地说:"娘娘有喜了!"我愣住。
和他一年到头见不了几次面,如何有喜?后来我才想起来,三个月前,他醉酒后来过坤宁宫。
那个晚上,他浑身酒气,把我当成了别人。他喊着"阿月,阿月"。在我身上留下无数印记。
而我只能咬着唇,一声不吭。如今有了身孕,他终于来看我了。"好生养着。
"他说完这句,就走了。前后不到一刻钟。我摸着还没隆起的小腹,苦笑。
原来他的温柔,也不过如此。可惜这个孩子,没能留住。怀孕四个月时,我去给太后请安。
回宫路上,被人推了一把。我摔在石阶上,当场见了红。太医说是动了胎气,孩子没了。
我躺在床上,听见宫人们议论:"听说是林姑娘身边的丫鬟做的。""可惜查不到证据。
""皇上震怒,杖毙了那个丫鬟,这事就算完了。"他来看过我一次。
依旧是那句:"好生养着。"然后转身就去了邀月苑。听说林初月受了惊吓,他陪了她三天。
而我,一个人在坤宁宫躺了一个月。无人问津。那时我才明白。
我这十年,到底图什么?6流产后,我病了很久。身体的伤好养,心里的伤好不了。
太医说我伤了根本,往后怕是难有子嗣。这话传到他耳朵里,他只是淡淡"嗯"了一声。
没有责怪,也没有安慰。仿佛我的身体,与他无关。那年冬天,格外冷。
我让宫人去库房领炭火,内务府说:"坤宁宫的份例已领完。""若要加,需皇上降旨。
"我没有去求他。我让宫人把我所有厚重的衣裳都翻出来,裹在身上。
夜里冷得睡不着,就起来走动。一个冬天下来,我瘦得脱了形。
春日里,太后见到我,惊讶道:"阿瑶,你怎么瘦成这样?"我笑了笑:"臣妾无碍。
"太后叹气,什么也没说。她知道,也不能说什么。这是天家,不是普通人家,可以和离。
我是皇后,除非犯了七出之罪,否则这辈子都要困在这宫里。可我那时已经心死如灰。
困就困吧。反正我早已没有心了。转机出现在我二十八岁那年。
那年,宫里来了一位游方道士。说太后有血光之灾,需要皇后为她抄经祈福。
太后便让我去城外的莲华寺抄经。我在莲华寺住了三个月。
那三个月,是我这十年来最快活的日子。寺里清净,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冷眼旁观。
我每日抄经、礼佛、与师父们喝茶。看日出日落,听晨钟暮鼓。
有一日,主持师父对我说:"施主眉间有郁结。
:"如何放下?"师父笑了:"施主心里有答案,何必问贫僧?"那日,我在佛前跪了很久。
我想起这十年的委屈、隐忍、卑微。
想起那些漏雨的夜晚,那些无人问津的病痛,那些被当成空气的日子。我突然想通了。
我这十年,不是爱他。只是不甘心罢了。不甘心十五岁就被定了这门亲事。
不甘心付出了这么多,却换不来一句关心。不甘心输给一个连名分都没有的女人。
可现在,我甘心了。我累了。7从莲华寺回宫那日,正值秋日。宫里的红枫开得正好。
我坐在凤辵上,看着那些红叶,突然有了主意。我要离开这里。
不管用什么办法,我都要离开。回宫后,我开始筹谋。
皇后不能随意废黜,除非犯了七出之罪。
七出: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我无子,这是事实。
可这条罪名不够,因为是我伤了根本,并非不愿生育。那便只能再加一条。
我思来想去,选了"请出家"。
虽然这不在七出之列,但若我主动请求出家为尼,太后和皇上碍于情面,应该会答应。
于是我开始做准备。我每日吃斋念佛,不问世事。宫人们都说皇后娘娘性情大变。
半年后,我觉得时机成熟了。我递了一封奏折,请求出家。奏折递上去的那日,他召见了我。
这是他登基三年来,第一次主动召见我。我去御书房见他。他坐在龙案后,眼神复杂。
"你当真要出家?"我跪下行礼:"是。""为何?"我抬起头,看着他。
这个我暗恋了十年的男人。这个我煎了三千六百五十次药的男人。
这个从未正眼看过我的男人。我说:"陛下,臣妾累了。"他沉默很久。
久到我以为他会拒绝。可他最终还是点了头。"朕准了。
""念在你多年辛劳,赐你白云庵修行,每年例银五百两。""退下吧。
"我站起身,深深看了他一眼。然后转身离开。
走出御书房的那一刻,我听见身后传来一声轻叹。但我没有回头。
因为我知道,回头,就输了。8离宫那日,我只带了一个包袱。
里面装着几件换洗衣裳,还有一只玉簪。那只玉簪,是我十五岁入宫时,嫡母给我的。
她说:"阿瑶,这是你母亲的遗物。""无论何时,都不要忘了自己是谁。
"这十年,我戴着这只玉簪。哪怕在最冷清的日子,它也提醒着我。我是沈瑶。
不是谁的附属,不是谁的摆设。离宫那日,他没有来送我。太后倒是来了。
她拉着我的手,眼眶泛红:"阿瑶,你当真想好了?""出家可不比在宫里,那是要吃苦的。
"我笑了笑:"太后,臣妾在宫里,何曾不是吃苦?"太后一愣,随即叹气。
她拍了拍我的手:"也罢,也罢。""出去也好,兴许能过得自在些。"凤辵缓缓出了宫门。
我掀开帘子,回头看了一眼那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十三年。
我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好的十三年。从十五岁的少女,到二十八岁的妇人。
我把青春都留在了这里。可我不后悔。因为我终于,自由了。
白云庵在城南的山上,很是清幽。庵里只有主持师父和两个小沙弥。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