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连载
小说叫做《雨落竹成霜》是如商的小内容精选:第一墙柳永泰十九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才刚过惊御花园里的垂柳就已抽出嫩黄的芽桃树枝头也缀满了粉白的花昭阳公主李瑾坐在梳妆台任由宫女为她梳理那一头如瀑青镜中的少女年方二眉如远目似秋肤若凝唇不点而她是永泰帝最宠爱的女也是大周朝最负盛名的公不仅因她容貌出更因她聪慧过琴棋书画无一不“公今日戴这支凤穿牡丹的金步摇可好?”贴身宫女明珠捧着一支...
主角:如商,白月光 更新:2025-11-13 04:43:34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 宫墙柳永泰十九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才刚过惊蛰,
御花园里的垂柳就已抽出嫩黄的芽苞,桃树枝头也缀满了粉白的花蕾。
昭阳公主李瑾坐在梳妆台前,任由宫女为她梳理那一头如瀑青丝。镜中的少女年方二八,
眉如远山,目似秋水,肤若凝脂,唇不点而朱。她是永泰帝最宠爱的女儿,
也是大周朝最负盛名的公主,不仅因她容貌出众,更因她聪慧过人,琴棋书画无一不精。
“公主,今日戴这支凤穿牡丹的金步摇可好?”贴身宫女明珠捧着一支精致的发簪轻声问道。
李瑾瞥了一眼,摇头道:“太过招摇,今日不过是去文华殿听讲学,戴那支白玉簪即可。
”明珠依言为她挽了一个简单的发髻,插上素雅的白玉簪。镜中的李瑾顿时少了几分华贵,
多了几分书卷气。“公主真是穿什么都好看。”明珠忍不住赞叹。李瑾微微一笑,
起身走到窗前。窗外,几名小宫女正在追逐嬉戏,银铃般的笑声随风飘来。
她的目光越过红墙黄瓦,望向宫墙外那片湛蓝的天空。这样好的春光,若能出宫走走该多好。
“公主,该去文华殿了。”门外传来太监的通报声。文华殿内,几位皇子公主已端坐案前。
李瑾轻步走入,在自己的位置坐下。她是永泰帝的嫡长女,座位自然在最前面。
“瑾姐姐今日来得晚了些。”坐在她旁边的三皇子李瑜笑道。李瑾瞥了他一眼,
“是你们来得太早。”说话间,讲学的太傅走了进来。
今日来讲学的是新任翰林院编修陆明远,这是他被任命后第一次为皇室子弟授课。
陆明远不过二十出头,却已是连中三元的状元郎。他身着青色官袍,面容清俊,
目光炯炯有神,行礼时举止从容,不卑不亢。“今日我们讲《诗经》中的‘风’部。
”陆明远声音清朗,如玉石相击。李瑾原本漫不经心的目光渐渐被他吸引。
这位年轻的太傅讲学不似其他老学士那般死板,他引经据典,却又见解独到,
言语间自有一股风流态度。“《关雎》一诗,世人多解为后妃之德,然臣以为,
此诗实则表达了对真挚情感的向往。”陆明远目光扫过座下皇子公主,“情之真者,
不在身份高低,不在财富多寡,而在两心相知,志趣相投。”这话大胆得让李瑾微微一惊。
在礼教森严的宫廷中,很少有人敢如此直白地谈论情感。课后,李瑾特意留了下来。
“陆太傅方才的见解颇为新颖。”她轻声道。陆明远躬身行礼,“公主过奖。
臣不过是据实而论。”“据实而论?”李瑾挑眉,“太傅认为,宫廷之中,
也有真挚情感可言吗?”陆明远抬头,目光与李瑾相遇。那一刻,他似乎有些恍惚,
但很快便恢复了镇定,“宫廷之中,人心难测,但臣相信,真情无处不在。”李瑾微微一笑,
“但愿如太傅所言。”从那天起,李瑾去文华殿听讲的次数明显增多。她总是坐在最前面,
认真听陆明远讲解经史子集,偶尔提出自己的疑问。陆明远则总是耐心解答,言辞得体,
举止守礼。然而,李瑾能感觉到,那双清明眼眸中,偶尔会闪过一丝不同寻常的光芒。
第二章 珠帘卷春去夏来,御花园里的荷花开了满池。这日课后,李瑾独自在太液池边散步,
远远看见陆明远站在九曲桥上,望着池中盛开的红莲出神。“陆太傅也在此赏荷?
”李瑾走近问道。陆明远闻声转身,忙行礼道:“臣见过公主。今日讲学已毕,正要出宫,
路过此处,被这满池荷花吸引,不觉驻足。”“太傅喜欢荷花?”李瑾走到他身边,
凭栏而望。“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品格高洁,令人敬佩。”陆明远答道。
李瑾转头看他,“太傅不觉得,这深宫之中的女子,也如池中荷花吗?看似自由,
实则根茎都被禁锢在这一方池水之中。”陆明远微微一怔,随即轻声道:“公主何出此言?
”李瑾没有回答,只是伸手轻抚一朵近处的荷花,“你看这花瓣,娇艳欲滴,却经不起风雨。
宫中的女子何尝不是如此?看似尊贵无比,实则命运不由自己。”陆明远沉默片刻,
方道:“公主金枝玉叶,何出此伤感之语?”李瑾苦笑,“金枝玉叶?不过是笼中之鸟罢了。
”一阵微风吹过,吹乱了李瑾额前的碎发。陆明远下意识抬手想为她整理,却在半空中顿住,
缓缓收回。这个细微的动作没有逃过李瑾的眼睛。她心中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
“听闻太傅书画双绝,不知可否为本宫画一幅荷花图?”她突然问道。
陆明远躬身道:“公主有命,臣自当遵从。”三日后,陆明远呈上一幅《太液池荷花图》。
画中荷花形态各异,或含苞待放,或盛开如盘,荷叶田田,水波粼粼,构图精妙,笔法细腻。
李瑾展开画轴,细细观赏,却在画角发现一行小字:“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这是王昌龄《长信怨》中的诗句,暗含了她的封号“昭阳”。李瑾心中一震,
抬头看向陆明远,他却已低头不语。这一刻,李瑾明白,不只是她一个人动了心。
第三章 金风玉露中秋佳节,宫中设宴。永泰帝命皇子公主们各献才艺,以助酒兴。
李瑾演奏了一曲《广陵散》。她琴艺超群,指法娴熟,琴声时而激昂如惊涛拍岸,
时而婉转如溪流潺潺。一曲终了,满座皆惊。永泰帝大喜,问道:“瑾儿想要什么赏赐?
”李瑾起身行礼,“儿臣别无他求,只愿父皇准儿臣参与编修《周史》,以尽绵薄之力。
”这是她深思熟虑后的请求。参与编修史书,她就有正当理由常去翰林院,
也能有更多机会见到陆明远。永泰帝果然准奏。自此,李瑾每隔几日便会去翰林院查阅典籍,
与编修们讨论史实。陆明远作为翰林院编修,自然时常陪同左右。二人相处的时间多了,
交谈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经史。他们谈诗词,论书画,偶尔也会谈及各自的喜好与见解。
李瑾发现,陆明远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胸怀天下,对民生疾苦多有体察。
这在只知吟风弄月的文人中是难得的。而陆明远则惊讶于这位深宫公主的见识与智慧。
她不仅精通文墨,对朝政也有独到见解,言谈间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日,
李瑾在翰林院查阅前朝史料至黄昏,出来时发现下起了细雨。“公主,轿辇已备好。
”明珠撑伞上前。李瑾点头,正要上轿,却看见陆明远站在廊下,似乎没有带伞。
“陆太傅如何回府?”她问道。陆明远拱手道:“臣等雨小些再走。”李瑾看了看天色,
“这雨一时半刻不会停。太傅若不嫌弃,可用本宫的伞。”说罢,
她命明珠将备用雨伞递给陆明远。陆明远迟疑片刻,双手接过,“谢公主。”李瑾转身上轿,
帘子落下前,她回头看了陆明远一眼。他撑伞站在细雨中,目光复杂地望着轿子。那一刻,
李瑾的心跳得厉害。次日,陆明远还伞时,附上了一卷诗稿。李瑾展开一看,
是一首《雨霖铃》,词中写道:“珠帘卷,暮雨潇潇,独倚阑干,玉人何处教吹箫?
”字字句句,无不暗示着昨日雨中别后的思念。李瑾将诗稿贴身收藏,心中既甜蜜又忐忑。
她知道,这段感情如若被人发现,将是万劫不复。然而情之一字,又如何能由人自主?
第四章 红叶题诗秋深了,御花园里的枫叶红得像火。北戎使团抵达京城,请求与大周和亲。
永泰帝为此烦恼不已。北戎是大周北方强邻,多年来时叛时服。若能通过和亲稳定边境,
自是好事。但要他送亲生女儿去那苦寒之地,又实在不忍。李瑾从母后那里听闻此事,
心中隐隐不安。她是适婚年龄的公主中最年长的,若要和亲,首当其冲。这日,
她在御花园散心,恰遇陆明远从文华殿出来。“臣参见公主。”陆明远行礼,
目光中满是担忧。和亲的消息已传遍朝野,他自然也听说了。“太傅请起。”李瑾勉强一笑,
“今日天气甚好,太傅可否陪本宫走走?”这是她第一次主动邀请,陆明远微微一愣,
随即道:“臣遵命。”二人沿着铺满落叶的小径缓缓而行,宫女太监们识趣地远远跟着。
“太傅可知北戎求亲之事?”李瑾轻声问道。陆明远点头,“臣已知晓。
”“若父皇命我和亲,太傅以为如何?”李瑾停下脚步,直视陆明远。陆明远面色微变,
沉默良久,方低声道:“公主金枝玉叶,岂可远嫁蛮荒之地?臣...臣以为不妥。
”“然而为国为民,公主似乎责无旁贷。”李瑾语气平静,眼中却闪着泪光。陆明远抬头,
见李瑾这般神情,心中大痛,脱口道:“臣愿上书陛下,陈述和亲利弊...”“不必了。
”李瑾打断他,“本宫自有主张。”她从袖中取出一方丝帕,轻轻放在旁边石桌上,
“这帕子沾了灰尘,就弃于此吧。”说罢,她转身离去。陆明远待她走远,上前拿起丝帕。
只见帕角绣着一枝红梅,旁边用极细的丝线绣了两行小字:“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