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轩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北疆归来满城尽是我兵锋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11-09

第一章 建国之初大周开国的那一日,长安城的天空格外湛蓝。阳光洒在宽阔的御道上,

金銮殿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着金光,仿佛在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杨善站在百官的队列中,

身着青色锦袍,腰间挂着父亲亲赐的玉柄长刀。第一功臣,手握三十万大军,威望无双。

杨善自小在军营长大,骑***熟,性格豪爽,又生得一副俊朗面孔,剑眉星目,鼻梁高挺,

是长安城中无数名门闺秀的梦中人。然而,他的目光越过百官的头顶,

落在了不远处的一抹倩影上。那是左宰相李嵩之女——李婉婉。

她今日穿着一袭淡粉色的宫纱,腰间系着同色的丝带,微风拂过,裙摆轻扬,

宛如一朵盛开的桃花。她的眉眼温柔如水,唇角带着淡淡的笑意,与杨善的目光短暂交汇时,

那笑意仿佛能融化冰雪。两人自幼便是青梅竹马。杨善还记得,

小时候他们在长安的杏花巷放风筝,一次风筝线断了,飘到了高高的槐树上,

是他爬上树帮她取下来的。那时的李婉婉,眼中满是崇拜与依赖。后来,

他们一同在书院读书,在夏夜的庭院里数星星、吟诗。杨善曾暗暗发誓,此生非她不娶。

只是,命运似乎总爱开玩笑。在李婉婉的身侧,还有一位女子——尚书唐致远之女唐圆圆。

她穿着一袭艳红色的长裙,肌肤如雪,眼波流转间带着几分魅惑。唐致远虽是开国元勋之一,

但在朝堂上的地位终究低于杨战与李嵩。这让唐圆圆从小便在心底生出一丝不甘。

她看李婉婉的眼神中,总有一抹难以察觉的锋芒。开国大典结束后,老皇帝在金銮殿设宴,

款待群臣。殿中灯火辉煌,丝竹之声不绝于耳。杨善与几位年轻的将门子弟同坐一席,

却无心饮酒,目光不时飘向皇后席位方向。大梁太子梁天——未来的储君——坐在皇帝身侧,

气度雍容,眉宇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深沉。他不时看向李婉婉,眼底的欣赏毫不掩饰。

杨善的手心微微出汗。他知道梁天身份尊贵,若他对李婉婉有意,

那便是一场无法回避的风暴。酒过三巡,老皇帝忽然开口:“今日国家初定,朕心甚慰。

诸卿皆是国之栋梁,朕当厚赏。”说罢,他转向梁天,“太子,你年已弱冠,也该择妃了。

”梁天起身行礼,声音沉稳:“儿臣心中已有中意之人。”殿中顿时安静下来,

连丝竹声都低了几分。众人目光各异,有人好奇,有人探究,有人则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左宰相之女——李婉婉。”梁天缓缓吐出这几个字,目光直视李婉婉,

带着志在必得的微笑。李婉婉的脸色微微一变,下意识地看向杨善。那一瞬,

她的眼中闪过慌乱与无助。杨善的胸口像被重锤击中,一股怒火涌上心头,

但很快被他强压下去——在这金銮殿上,他什么也不能做。老皇帝哈哈大笑:“好!

李爱卿之女,才貌双全,正配太子。此事,朕准了!”殿中群臣纷纷起身贺喜,

金銮殿内一片欢腾。唯有杨善与李婉婉相对无言,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沉默。

坐在另一侧的唐圆圆,嘴角挂着得体的微笑,眼底却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她一直暗恋梁天,

本以为凭借家世与美貌,定能成为太子妃,没想到竟被李婉婉捷足先登。那一瞬间,

她心中的嫉妒如毒藤般疯长。这场盛宴,对杨善而言,却如吞下一口苦酒,苦到心底。

几日后,宫中传出圣旨:太子梁天与李婉婉的婚期定在三个月后。杨善多次想进宫见李婉婉,

却都被侍卫拦下。他只能在夜深人静时,独自站在相府外的长街上,

望着那扇紧闭的朱红大门,直到晨曦微露。李婉婉也并非无情。

她曾托贴身丫鬟给杨善送来一封信,信中只有短短八字——“此生非君不嫁”。

杨善将信紧紧贴在胸口,仿佛那是他唯一的希望。然而,命运似乎有意捉弄。

就在婚期前一月,老皇帝突然病重,御医束手无策。朝堂内外暗流涌动,各方势力蠢蠢欲动。

杨战手握兵权,成为各方拉拢的对象,但他始终忠于皇帝,拒绝任何非分之请。一个月后,

老皇帝驾崩,梁天继位,是为新皇。登基大典上,梁天身着龙袍,俯视群臣,

目光在杨善身上停留片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杨善心中一凛,他感觉到,

这位新皇对自己并不友好。果然,登基不过三日,梁天下旨:册封李婉婉为皇后,即刻成婚。

大婚那日,长安城张灯结彩,百姓夹道欢呼。杨善站在人群中,

看着那顶华丽的凤辇从眼前经过,心如刀绞。他想冲上去,却被父亲死死拉住。“善儿,

这是圣旨。”杨战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你若冲动,不仅害了你自己,还会连累全家。

”杨善咬紧牙关,指甲深深嵌入掌心。他看着凤辇消失在街道尽头,

眼中的柔情渐渐被冷意取代。而在宫中,唐圆圆正接受新皇的册封——她被封为贵妃。

虽然位分不低,但她很清楚,在梁天心中,自己永远无法取代李婉婉的位置。

这让她的嫉妒心如毒藤般疯长。一场权力与情感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而身处风暴中心的四人,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

谁也无法阻止……第二章 暗流涌动梁天登基后的第三个月,长安城依旧是一派繁华景象。

御街上的茶楼酒肆人来人往,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然而,在这片热闹背后,

宫廷深处却涌动着一股阴冷的暗流。杨战依旧手握北疆三十万大军,是朝中最有实力的大臣。

他性格刚直,在朝堂上从不因梁天是皇帝而退让。

这让梁天心中的不满日益加深——他需要的是绝对的服从,

而不是一个随时可能挑战他权威的功臣。一日早朝,兵部尚书匆匆出列,奏道:“启禀陛下,

北境蛮族近来频频扰边,烧杀抢掠,边民苦不堪言,请陛下速派大将征讨。

”梁天缓缓扫视群臣,最终目光停在杨善身上。“杨善,你是兵马大元帅之子,

自幼随父征战,武艺高强。朕封你为镇北将军,率三万大军即刻北上,平定蛮族。

”杨善心中一震。他知道北境局势危急,但如此仓促出征,且只给三万兵力,

分明是将他置于险境。“陛下,北境蛮族骁勇善战,三万兵力恐有不足。”杨战上前一步,

沉声说道。梁天微微一笑:“杨元帅放心,朕相信虎父无犬子。况且,杨将军年轻有为,

正该立下些功勋,也好让满朝文武心服口服。”这番话看似褒奖,实则暗藏讥讽。

杨善抱拳领命,心中却已明白,这是梁天的第一步棋——将他调离京城,远离李婉婉,

也让他父亲失去臂膀。退朝后,杨善来到元帅府,向父亲***:“父亲,

梁天此举分明是要害我!三万兵力去对抗蛮族十万铁骑,这与送死何异?”杨战沉默良久,

缓缓开口:“善儿,我何尝不知。但如今梁天已登基为帝,圣旨已下,我们不得不从。

你放心,北境虽然危险,但也正是你建功立业的好机会。记住,无论何时,都要保全自己。

”杨善点头,眼中闪过一抹坚定:“孩儿明白。”出征前一日,

杨善终于得到机会与李婉婉相见。那是在御花园的一角,夜色深沉,月光如水。

“善哥……”李婉婉轻声唤道,眼中满是担忧。杨善握住她的手,低声道:“婉婉,

等我回来。无论多久,我一定会回来。”李婉婉眼中含泪,轻轻点头:“我会等你。

但你要答应我,一定要平安归来。”两人相拥片刻,却被远处传来的脚步声打断。

李婉婉匆忙整理好衣襟,依依不舍地离去。杨善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心如刀割。

次日清晨,杨善率三万大军北上。长安城外,杨战亲自送行。父子相对无言,良久,

杨战只说了一句:“小心。”杨善点头,翻身上马,头也不回地踏上征途。与此同时,

宫中的唐圆圆正站在御花园的凉亭中,看着梁天与李婉婉并肩而行。李婉婉身着淡紫长裙,

面若桃花,梁天眼中的柔情几乎溢出来。唐圆圆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直到渗出鲜血也浑然不觉。她低声喃喃:“李婉婉,你夺走了我的一切,

我一定要让你付出代价。”几日后,朝中突然传出消息:杨战在一次宴会上中毒,

虽经御医全力抢救,却仍不幸身亡。远在北境的杨善接到这个消息时,正率军与蛮族激战。

他手中的长枪险些脱手,眼中的血丝如同燃烧的火焰。“父亲……”他咬牙切齿,

几乎是一字一字地吐出这两个字。副将小心翼翼地递上一封信:“将军,

这是长安快马送来的。”杨善拆开一看,信上只有短短一句话——“杨战之死,非意外。

”落款处,是一个他意想不到的名字——李婉婉。杨善的手微微颤抖。他知道,

这意味着什么。父亲的死,与梁天脱不了干系。而李婉婉,正身处虎穴之中,

冒着生命危险向他传递消息。“全军听令!”杨善猛地抬起头,眼中闪烁着疯狂的战意,

“三日之内,荡平蛮族!然后,我们回长安!”三万大军齐声呐喊,声震云霄。

而在长安宫中,梁天正与唐圆圆对饮。唐圆圆端着酒杯,柔声说道:“陛下,杨战已死,

杨善远在北境,不足为虑。”梁天冷笑一声:“杨善?他若识相,便永远不要回来。否则,

朕会让他和他父亲一样,死无葬身之地。”唐圆圆眼中闪过一丝快意,

随即又柔声劝道:“陛下,李皇后近来身体欠佳,不如让臣妾去探望探望?

”梁天点头:“去吧。记得替朕好好照顾她。”唐圆圆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

她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夜色深沉,唐圆圆带着几名宫女来到皇后宫中。

李婉婉正坐在窗前发呆,听到脚步声,抬头望去。“妹妹深夜来访,不知有何贵干?

”李婉婉语气平淡。唐圆圆微笑着走到她面前,轻声道:“姐姐近来气色不佳,

想必是思念杨善吧?”李婉婉脸色微变:“贵妃慎言。”“呵呵,”唐圆圆轻笑,

“姐姐不必紧张,我只是想提醒你,杨善如今是朝廷通缉的要犯,你若再与他有牵连,

恐怕会连累全家。”李婉婉直视她:“你想怎样?”“很简单,

”唐圆圆的眼中闪过一抹狠厉,“离开陛下,主动请求废后,我可以保你全家平安。

”李婉婉冷笑:“你以为我会信你?”唐圆圆不再伪装,声音冰冷:“信不信由你。

但我可以告诉你,杨善活不了多久了。”说完,她转身离去,留下李婉婉独自一人,

在夜色中瑟瑟发抖。而此刻的北境战场上,杨善正率领大军与蛮族展开殊死搏斗。他知道,

只有尽快平定北境,他才能早日回到长安,查明父亲死因,保护李婉婉。

第三章 北境风雪北境的风,像是千万把小刀,割在人的脸上生疼。杨善率领的三万大军,

在漫天风雪中艰难前行。脚下的土地早已被冻得坚硬如铁,马蹄踏上去发出沉闷的声响。

士兵们的盔甲上结了一层白霜,呼出的气息在空气中凝结成白雾。“将军,

前方三十里就是黑岭。”副将王三勒住马缰,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山脉说道。杨善眯起眼睛,

望着那片被风雪笼罩的山岭。黑岭是北境的天然屏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但也是蛮族南下的必经之路。“传令下去,全军在黑岭以南十里处扎营。”杨善沉声下令,

“派斥候探查岭内情况,摸清蛮族主力位置。”夜幕降临,北境的温度骤降。篝火旁,

士兵们围坐在一起,烤着冻得发硬的干粮。杨善巡视营地,

看到几个年轻的士兵正用雪擦拭冻得发紫的耳朵,忍不住停下脚步。

“你们是第一次来北境吧?”杨善问道。一个身材瘦小的士兵抬起头,

眼中满是敬畏:“回将军,是的。在家乡时,从未见过这么冷的天。”杨善笑了笑,

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袋递给士兵:“这是姜片,含在嘴里可以驱寒。记住,在北境,

活下去才有资格谈杀敌报国。”士兵们感激地接过姜片,齐声说道:“谢将军!”夜深了,

营地渐渐安静下来。杨善独自站在营帐外,望着南方。那里是长安,是他的故乡,

也是他心之所系的地方。“父亲,孩儿一定会为您报仇。”杨善喃喃自语,

眼中闪过一抹坚定的光芒。第二天清晨,斥候回报:“将军,蛮族主力已在黑岭以北集结,

约有十万铁骑。他们似乎在等待什么。”杨善眉头紧锁。十万对三万,兵力悬殊。更何况,

对方是清一色的骑兵,而自己的军队中,骑兵不足五千。“将军,我们是不是应该请求援军?

”王三担忧地问道。杨善摇了摇头:“长安路途遥远,援军到来之时,北境早已沦陷。况且,

梁天巴不得我死在北境,怎会派援军?”王三沉默不语。杨善走到地图前,

仔细研究黑岭的地形。良久,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抹精光:“我有一计。”当天下午,

杨善下令全军后撤二十里,在黑岭两侧的山坡上设伏。他挑选了五千精兵,伪装成运粮队,

引诱敌军追击。“记住,你们的任务是引诱敌军进入包围圈,不求杀敌,只求拖延时间。

”杨善对负责引诱任务的李铁说道。李铁抱拳:“将军放心,保证完成任务!”夜幕降临,

黑岭笼罩在一片寂静之中。杨善率领大军埋伏在山坡上,耐心等待猎物上钩。三更时分,

远处传来马蹄声。李铁率领的“运粮队”出现在黑岭以南,而在他们身后,

是密密麻麻的蛮族骑兵。“来了!”王三低声惊呼。蛮族骑兵如潮水般涌来,

很快将运粮队包围。正当他们准备抢夺粮草时,两侧山坡上突然响起震天的战鼓声。“杀!

”杨善一声令下,埋伏在山坡上的大军如神兵天降,从两侧冲杀而下。蛮族骑兵猝不及防,

阵形大乱。杨善一马当先,长枪如银龙般舞动,所到之处,蛮族士兵纷纷***。

李铁也率领诱敌部队反身冲杀,与主力部队形成夹击之势。战斗持续了整整三个时辰。

黑岭的雪地上,铺满了双方士兵的尸体。鲜血染红了白雪,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

杨善的盔甲早已被鲜血浸透,他的手臂因挥枪过度而麻木,但他仍在战斗。因为他知道,

这一战不仅关系到北境的安危,更关系到他能否活着回到长安,为父报仇。

当最后一名蛮族将领被杨善挑***下时,黑岭终于安静下来。三万大周士兵,

只剩下不到一万五千人,但他们成功歼灭了蛮族主力,俘虏了蛮族可汗。“将军,

我们胜利了!”王三跪在地上,声音哽咽。杨善望着满地的尸体,眼中没有喜悦,

只有冰冷的杀意。他缓缓抬起头,望向南方,一字一句地说道:“长安,我回来了。

”与此同时,长安宫中,梁天正与唐圆圆对饮。唐圆圆端着酒杯,柔声说道:“陛下,

听说北境传来捷报,杨善不仅没死,还立了大功。”梁天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这个杨善,

真是命大。”唐圆圆眼中闪过一丝担忧:“陛下,杨善如今功高盖主,若他回到长安,

恐怕会对陛下不利。”梁天冷笑一声:“他若识相,便永远不要回来。否则,

朕会让他和他父亲一样,死无葬身之地。”唐圆圆微笑着,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第四章 长安风云北境大捷的消息传回长安时,正值初春。御花园里,桃花初绽,

红墙金瓦间透着暖意。然而,金銮殿上的气氛却并不轻松。梁天端坐龙椅,

面无表情地听着兵部尚书宣读捷报。殿中群臣齐声恭贺,唯独他的眼神冰冷,

如覆着一层寒霜。"镇北将军杨善,大破蛮族十万铁骑,斩敌七万,俘虏可汗,

收复失地三百里。"兵部尚书高声念道,"此乃我大周开国以来未有之奇功!""奇功?

"梁天嘴角微微一勾,似笑非笑,"不过是侥幸取胜罢了。三万对十万,若真是奇功,

那朝中诸将岂不是都成了饭桶?"殿中顿时鸦雀无声。群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接话。

"传朕旨意,"梁天缓缓开口,"封杨善为镇北大将军,赏黄金万两,锦缎千匹。另,

命其休整一月后,继续镇守北境,不得擅离。"这道旨意,表面上是嘉奖,

实则是将杨善继续留在边境,远离长安。杨善接到圣旨时,已率大军行至雁门关。

他看完圣旨,冷笑一声,将其递给王三:"梁天这是怕我回长安啊。"王三接过圣旨,

愤愤不平:"将军立下如此大功,他却连长安都不让您回。这分明是软禁!

"杨善摇头:"他想软禁我,没那么容易。父亲的仇未报,我怎能久留北境?"当晚,

杨善命副将李铁暂代军中事务,自己则乔装成商人,带着王三悄悄启程返回长安。

长安城依旧繁华,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杨善站在人群中,望着熟悉的街道,心中百感交集。

数月前,他离开时,父亲尚在;如今归来,却已天人永隔。元帅府的大门紧闭,

门楣上的白幡随风飘动。杨善站在门前,久久不语。他轻轻推开大门,院内荒草丛生,

一片萧瑟。"少爷?"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老管家颤巍巍地从偏房走出,见到杨善,

激动得老泪纵横,"您终于回来了!"杨善扶住老管家,眼中满是悲伤:"张伯,

父亲的灵位还在吗?"老管家点头,带着杨善来到祠堂。杨战的灵位供奉在正中,香火缭绕。

杨善跪下,重重磕了三个头:"父亲,孩儿回来了。"祭拜完毕,

杨善向老管家询问父亲去世的详情。老管家将当日的情况一一告知:"那日是宫中设宴,

宴请百官。元帅回来后便说腹中绞痛,

没多久就……"杨善眉头紧锁:"宴席上可有什么异常?

"老管家回忆道:"听说贵妃娘娘赏赐了元帅一杯酒,元帅饮后不久便觉不适。

"杨善眼中闪过一抹寒光。唐圆圆!他早该想到,这个女人心狠手辣,为了权力不择手段。

"张伯,你可知当日负责宴席的内侍是谁?"杨善问道。

老管家想了想:"好像是凝香殿的总管刘忠。此人深得贵妃娘娘信任。

"杨善点头:"我知道了。张伯,你要小心,此事不可外传。"离开元帅府,

杨善与王三乔装成商贩,来到凝香殿附近探查。凝香殿是贵妃唐圆圆的居所,戒备森严。

"将军,这里守卫太严,硬闯恐怕不行。"王三低声说道。杨善观察良久,

发现西侧偏殿守卫相对薄弱,便与王三绕到那边。正当他们准备翻墙而入时,

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偏殿走出。"是他!"王三低声惊呼。杨善定睛一看,

果然是凝香殿总管刘忠。只见他手里提着一个食盒,正急匆匆地向御花园方向走去。

"跟上他。"杨善低声道。两人悄悄尾随刘忠来到御花园。刘忠四处张望,确认无人后,

才将食盒交给一个宫女。宫女接过食盒,匆匆离去。"看来这食盒里有问题。"王三说道。

杨善点头:"今晚我们再来,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夜深人静,杨善与王三再次潜入凝香殿。

他们避开巡逻的侍卫,来到西侧偏殿。殿内灯火通明,刘忠正与一个小太监密谈。

"……那杨战的死,到底会不会被查出来?"刘忠的声音带着恐惧。"怕什么?

有陛下和贵妃娘娘顶着,再说当年那碗毒酒,是你亲手端上去的,只要你嘴严,谁也查不到。

"小太监阴冷地说道。杨善与王三躲在门外,听得真切。杨善紧握双拳,指甲深深嵌入掌心。

"将军,我们现在就冲进去?"王三低声问道。杨善摇头:"再等等,听听他们还说了什么。

"只听刘忠说道:"可那杨善回来了,听说他在北境杀得蛮族落花流水,

手段狠辣得很……""一个武夫罢了,陛下自有办法收拾他。"小太监不屑地说道,"再说,

贵妃娘娘已经安排好了,只要杨善敢查,就让他有来无回。"杨善再也忍不住,

猛地踹开房门。刘忠和小太监惊恐地回头,还未来得及呼喊,杨善已如闪电般冲了上去。

"说!是谁指使你给我父亲下毒的?!"杨善将匕首架在刘忠脖子上,声音冰冷。

刘忠浑身颤抖,语无伦次:"是……是贵妃娘娘……不,是陛下!是陛下下的命令!

""具体说清楚!"杨善加重了手上的力道。就在此时,殿外突然传来密集的脚步声。

王三脸色一变:"不好!是禁军!"原来,杨善和王三潜入时,被一个巡逻的侍卫发现,

悄悄去报了信。"将军,我们快走!"王三说道。杨善看了一眼刘忠,

知道今日难以从他口中套出更多信息。他手起刀落,将刘忠和小太监一并解决,

然后与王三冲出偏殿。殿外,数百名禁军已将偏殿团团围住。禁军统领高声喝道:"杨善,

你私闯皇宫,杀害内侍,罪该万死!速速束手就擒!"杨善冷笑:"想让我束手就擒?做梦!

"他与王三背靠背,奋力抵抗。杨善手持短刀,如猛虎下山,禁军士兵纷纷倒下。

但禁军人数众多,两人很快便被逼到墙角。"将军,您先走!我来掩护!

"王三突然大喊一声,将杨善推向一旁,自己则冲向禁军。"王三!"杨善惊呼,想要去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