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轩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六零后妈穿成恶人后我养歪了反派团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10-25

第一章 冻醒在土窑:穿成恶毒后妈第一天赵淼淼是被冻醒的。不是出租屋空调失灵的刺骨,

是那种渗进骨髓的凉,像有无数根细冰针,顺着蓝布褂子的补丁缝往肉里钻。她猛地睁开眼,

头顶不是熟悉的发黄LED灯,而是糊着旧报纸的土坯墙,墙皮卷着边,

角落结着一层薄薄的白霜,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带着黄土坡特有的土腥味。

“嘶——”她想撑着坐起来,胳膊肘撞在炕沿上,疼得倒抽冷气。低头看,

身上盖的薄棉被打了三层补丁,棉花板结得像石头,连点暖乎气都存不住。这不是她的身体!

脑子里突然炸开一阵尖锐的刺痛,无数不属于她的记忆涌进来——1966年的北方王家坳,

贫瘠的黄土坡,一个也叫“赵淼淼”的女人,半个月前嫁给了邻村的王建国。

男人刚跟着同乡去外地挖煤挣钱,留下她和三个半大孩子守着一孔土窑。

原主是本《六零恶母:三个反派的悲惨人生》里的恶毒后妈。嫌孩子是拖油瓶,

嫁过来第一天就扣光口粮;大冬天让孩子穿单衣睡冷炕,

自己裹新棉袄;孩子不听话就巴掌抽、扫帚打,连村里的狗见了她都绕着走。更狠的是,

后来她卷走王建国的钱跟野男人跑了,还放火烧厨房,害得三个孩子差点丧命。最后,

大儿子王建军成了抢劫犯,二十岁被枪毙;二女儿王招娣被拐去山里,

疯癫一辈子;小儿子王卫国混黑道,死在火并里。原主自己呢?被野男人骗光钱,

寒冬腊月冻饿死在桥洞下。赵淼淼倒吸一口凉气——她居然穿成了这个死得最惨的反派!

而且还是刚结婚、王建国刚走、原主还没开始作妖的时间点!

“咕噜噜——”肚子叫得震天响,她撑着炕沿往下挪,脚刚沾地就打趔趄。

原主的身体太差了,面黄肌瘦,手背上全是冻疮,连走路都发飘。灶房方向传来轻微的响动,

像是有人在偷偷翻东西。赵淼淼扶着墙走到灶房门口,撩开油腻的布帘,

看见三个瘦小的身影围着灶台打转。最大的男孩约莫七八岁,穿一件洗得发白的单衣,

短到露脚踝,头发枯黄打结,脸上还有道没消的红印——是原主昨天扇的。

他踮着脚够灶台上的瓦罐,手指冻得通红,攥着拳头,眼神像只随时要逃的小兽。

旁边的女孩五六岁,扎着歪扭的小辫子,衣服补丁摞补丁,袖口磨破了,露出发紫的手腕。

她抱着比自己高的柴火棍,小声劝:“哥,别找了,后妈知道了又要打我们。

”最小的男孩才三四岁,裹着件明显是女孩穿剩的花棉袄,太长了拖到地上,走一步跌一步。

他含着手指,眼巴巴盯着灶台,

“饿……想吃红薯……”这就是书里那三个最终走向毁灭的反派:王建军、王招娣、王卫国。

此刻,他们只是三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小可怜。赵淼淼的心像被揪了一下,又酸又疼。

她前世是福利院长大的,最懂这种吃不饱、没人疼的滋味。书里的悲剧还没发生,她来了,

就不能让这三个孩子再走绝路。“你们……”她刚开口,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

三个孩子猛地回头,看见她,瞬间僵住。王建军把弟妹往身后护,眼神里的警惕变成恐惧,

却硬着头皮说:“我……我们没偷东西!”王招娣吓得眼泪快掉下来,死死咬着嘴唇。

王卫国往姐姐身后躲,只露双湿漉漉的眼睛,怯生生地看她。赵淼淼放缓语气:“我知道,

你们是不是饿了?”孩子们愣了——昨天这个女人还因为他们多喝一口粥,

就把碗摔了骂“讨债鬼”。赵淼淼走到灶台边,

打开锁着的柜子——原主把仅剩的半袋玉米面锁在这里,钥匙还插在锁孔上。她倒出玉米面,

看着罐底薄薄一层粉末,叹了口气:家里是真穷。“我给你们煮玉米糊糊,”她说着,

拿起王建国走时换的三个红薯——原主本来想留着自己吃。她洗干净红薯切块放进锅,加水,

然后生火。煤炉难用,她捣鼓半天,浓烟呛得直咳嗽。三个孩子站在门口远远看着,

眼神里全是疑惑和不安。“建军,帮我递下柴火,”赵淼淼喊。王建军犹豫了,看了看弟妹,

还是慢慢走过来,把柴火递她。他的手很凉,赵淼淼碰到时,心里又是一疼:“你穿这么少,

冷不冷?”王建军摇摇头,往后退了一步,不想跟她多接触。赵淼淼没勉强,继续煮糊糊。

锅里的水开了,红薯香味飘出来,王卫国眼睛亮了:“姐,是红薯味吗?”王招娣点点头,

赶紧捂住弟弟的嘴。赵淼淼假装没看见,把玉米面调成糊状倒进锅,边倒边搅防止糊底。

玉米糊糊的香味混着红薯甜香,弥漫在小灶房里。孩子们的肚子都叫了,

王卫国忍不住往灶台边挪了挪。“快好了,再等会儿,

”赵淼淼笑了——这是她穿书以来第一次真心笑。糊糊煮好,她拿出家里仅有的四个粗瓷碗,

每个碗里都盛了大半碗,还特意给每个孩子多放一块红薯。“快吃吧,小心烫。

”王建军看着碗里的糊糊和红薯,又看她,眼神不确定。他记得昨天这个女人自己吃红薯,

给他们的只有清得能照见人影的稀粥。“吃吧,我不跟你们抢,”赵淼淼把碗塞他手里,

又把另外两个碗递给招娣和卫国。王卫国接过碗,迫不及待吹了吹,咬一口红薯,

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他眼睛一亮:“好吃……”王招娣小口吃着,

眼泪不知不觉掉下来——她长这么大,没吃过这么稠的糊糊,也没吃过这么甜的红薯。

王建军看着弟妹吃得香,终于端起碗小口吃起来。玉米糊糊很稠,带着淡淡的香味,

红薯又甜又软,他很快吃完,还意犹未尽舔了舔碗底。赵淼淼自己也吃了一碗,虽然没味道,

但至少填饱了肚子。她收碗准备洗,王招娣突然小声说:“我……我来洗吧。

”她怕赵淼淼又生气。“不用,你还小,”赵淼淼笑着说,“你们去炕上坐着,外面冷。

”三个孩子挤在炕上,规规矩矩不敢动。赵淼淼洗完碗回来,

从炕梢箱子里翻出原主的旧棉袄——虽然打了补丁,但比孩子们的单衣厚多了。

她把棉袄递给王建军:“穿上吧,别冻着。”王建军看着棉袄,又看她,犹豫半天接过来,

小声说:“谢谢……”这是他第一次跟这个“后妈”说谢谢。赵淼淼又翻出两件旧衣服,

给招娣和卫国穿上。她摸着卫国冻得冰凉的小手:“以后我不会让你们冻着,

也不会让你们饿着了。”孩子们看着她,眼神里的恐惧少了点,多了点疑惑和试探。

他们不知道这个“后妈”为什么突然变了,但能感觉到,今天的她,和昨天不一样了。

窗外天慢慢亮了,阳光透过窗户纸照在土炕上,也照在四个相依为命的人身上。赵淼淼知道,

她的六零后妈生涯才刚开始,后面还有很多困难,但只要有这三个孩子在,

她就有勇气走下去。第二章 原主相好上门:第一次信任危机日子刚平静两天,

麻烦就找上门了。这天早上,赵淼淼正教孩子们认字——她把旧报纸裁成小块,

用烧黑的木炭当笔,教他们写“一二三”。王建军学得最认真,眉头皱着,

一笔一划很用力;招娣学得快,教过的字很快就能记住;卫国年纪小,拿着木炭在纸上画圈,

偶尔抬头看看她,眼神软乎乎的。院门口突然传来一声轻佻的喊:“淼淼,在家呢?

”赵淼淼心里一咯噔——这个声音,是原主的相好,村里的二流子刘三!书里写过,

原主没嫁给王建国前,就跟刘三不清不楚,嫁过来后还偷偷来往,后来卷钱跑了,

就是跟的他。三个孩子听见声音,瞬间缩成一团。王建军攥紧拳头,

眼神里满是警惕——他见过刘三来找原主,每次来,原主都会把他们赶到冷炕上去,

还会骂他们“碍眼”。赵淼淼赶紧把孩子们护在身后,走到门口。刘三靠在门框上,

穿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头发抹得油亮,手里把玩着一个烟卷,

眼神不怀好意地扫过她:“淼淼,建国走了,你一个人带着三个小崽子,怪辛苦的吧?

”“你来干什么?”赵淼淼语气冰冷,尽量不让自己露出破绽。她知道,刘三就是个无赖,

跟他纠缠没好事。“想你了呗,”刘三往前走了一步,压低声音,“上次跟你说的事,

你考虑得怎么样了?等我攒够了钱,咱们就跑,去城里过好日子,别跟这三个小崽子耗着了。

”“你胡说什么!”赵淼淼厉声打断他,“我已经嫁给王建国了,是他的媳妇,

也是这三个孩子的妈!你以后别再来找我,不然我就喊人了!”刘三愣了一下,

显然没料到原主会这么说。以前的赵淼淼,每次见他都眉开眼笑,恨不得立刻跟他走。

他皱着眉:“淼淼,你装什么装?你不是早就嫌这日子苦,嫌这三个小崽子烦了吗?

”“我以前是糊涂,但现在我不糊涂了,”赵淼淼坚定地说,“我要跟建国好好过日子,

把孩子们养大。你赶紧走,不然我就去公社告你骚扰军属!”王建国虽然是去挖煤,

但也算工人,在村里也算受尊重的。刘三最怕公社的人,听见“告你”,脸色变了变,

却还不死心:“淼淼,你别后悔!等建国回来,他也未必对你好,你跟着他,

只能一辈子受苦!”“我不后悔,”赵淼淼说完,转身就往屋里走,“你再不走,

我就喊人了!”刘三看着她的背影,咬了咬牙,狠狠瞪了一眼屋里的孩子们,

骂了句“不识抬举”,转身走了。赵淼淼关上门,转过身,看见三个孩子正怯生生地看着她。

王建军小声问:“后妈,你……你不会跟他走吗?”赵淼淼心里一酸,走过去蹲下来,

看着孩子们的眼睛:“不会的。我答应过你们,要把你们养大,就不会说话不算数。

那个刘三是坏人,以后你们看见他,就赶紧跑,别跟他说话,知道吗?”王建军点点头,

眼神里的警惕少了点,但还是没完全相信。招娣抱着卫国,小声说:“后妈,你要是走了,

我们就没人管了。”“我不走,”赵淼淼摸了摸招娣的头,“我会一直陪着你们,

直到你们长大。”可她没想到,麻烦还没结束。下午,娘家的嫂子就找上门了。

原主的娘家在邻村,妈重男轻女,哥是个游手好闲的,嫂子更是个爱占便宜的主。书里写过,

原主经常偷偷拿王建国的钱补贴娘家,最后卷走的钱,也有一半给了娘家。嫂子一进门,

就四处打量,看见灶台上放着的红薯,眼睛一亮:“淼淼,

听说建国走的时候给你留了不少好东西,怎么也不跟娘家说一声?你哥最近手头紧,

你给拿点粮票和钱,不然妈又该念叨你不孝顺了。”赵淼淼皱着眉:“嫂子,

家里没粮票也没钱了。建国走的时候只留了一点,早就吃完了。”“你骗人!

”嫂子提高声音,“我都打听了,你前几天还去镇上换粮票,肯定是把钱藏起来了!淼淼,

你可不能忘了本,你能嫁给建国这么个工人,还是靠妈托人说的媒,现在你日子好了,

就不管娘家了?”“我没骗人,”赵淼淼耐着性子解释,“我去镇上换粮票,

是把我自己的银耳钉卖了,那是我唯一的首饰。家里现在就靠我编草筐换点钱,

勉强够孩子们吃饭,真没多余的给你们。”“银耳钉?”嫂子撇撇嘴,“那能值几个钱?

我不管,你今天必须给我拿点东西,不然我就不走了!”说着,她就往炕上坐,

还故意把卫国的小棉袄扒拉到地上。卫国吓得哇地哭了起来。招娣赶紧把弟弟抱起来,

小声安慰。王建军站起来,挡在嫂子面前:“你别欺负我弟弟!”“哟,

这小崽子还敢跟我横?”嫂子冷笑一声,伸手就要推王建军,“我跟你后妈说话,

有你什么事?”赵淼淼赶紧拦住她:“嫂子,你别碰孩子!有什么事冲我来!家里真没东西,

你要是再闹,我就去公社找干部评理,让大家看看你是怎么逼我这个‘军属’的!

”嫂子最怕公社干部,听见这话,动作停了下来。她狠狠瞪了赵淼淼一眼:“行,你厉害!

我回去跟妈说,让妈来跟你要!”说完,她气冲冲地走了,还顺手拿走了灶台上的两个红薯。

赵淼淼看着嫂子的背影,气得浑身发抖。她转身抱住哭个不停的卫国,

小声安慰:“卫国不怕,嫂子走了,没人欺负你了。”王建军走到她身边,小声说:“后妈,

以后她再来,我保护你和妹妹弟弟。”赵淼淼看着他,心里一暖。

虽然孩子们还没完全信任她,但至少,他们已经开始把她当成“自己人”了。晚上,

赵淼淼给孩子们做了红薯粥,还煮了个鸡蛋——是家里的老母鸡下的,她一直舍不得吃,

今天特意给孩子们分了。卫国吃着鸡蛋,开心地说:“后妈,鸡蛋真好吃。

”赵淼淼笑了:“好吃以后还有,只要咱们好好干活,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夜深了,

孩子们睡熟了。赵淼淼坐在炕沿上,看着窗外的星星,心里暗暗发誓:不管是刘三,

还是娘家的人,她都不会让他们再伤害孩子们。她要守住这个家,把孩子们教好,

让他们有个好未来。第三章 孩子发烧遇婆家:偏见与改观入秋之后,天气越来越冷,

王建军突然发烧了。那天晚上,赵淼淼起来给孩子们盖被子,摸到王建军的额头,烫得吓人。

她赶紧点亮煤油灯,看见王建军脸通红,嘴唇干裂,呼吸也很急促。“建军,建军你醒醒,

”赵淼淼轻轻喊他,心里很慌。60年代的农村,医疗条件差,一场感冒发烧都可能要命。

她前世在福利院也发过烧,是院长妈妈用湿毛巾给她降温,才慢慢好起来的。

王建军迷迷糊糊睁开眼,小声说:“后妈,我难受……”“别怕,后妈给你降温,

”赵淼淼赶紧找了块干净的布,蘸了凉水,敷在王建军的额头上。

她又把自己的棉袄盖在王建军身上,然后坐在炕边,每隔一会儿就换一次布。

招娣和卫国也被吵醒了,招娣小声问:“后妈,哥哥怎么了?”“哥哥发烧了,我们别吵他,

让他好好休息,”赵淼淼小声说。卫国也懂事地不说话,只是睁着大眼睛看着她。

折腾了一晚上,王建军的烧还是没退。天刚亮,赵淼淼就决定去找婆家帮忙——王建国的妈,

也就是孩子们的奶奶,住在村西头,跟他们一个村,平时很少来往,

因为原主跟婆婆关系不好,经常吵架。赵淼淼把招娣和卫国托付给邻居张婶,

自己背着王建军往婆家走。王建军虽然才七八岁,但赵淼淼的身体也弱,

没走几步就气喘吁吁。王建军趴在她背上,小声说:“后妈,我自己走……”“别乱动,

你还发烧呢,”赵淼淼咬着牙,继续往前走。她知道,

现在只有婆婆能帮她——婆婆在村里有点威望,认识公社卫生院的医生。到了婆家,

赵淼淼敲了敲门。开门的是婆婆,看见她背着王建军,愣了一下,

语气不太好:“你怎么来了?是不是又欺负建军了?”原主以前经常打骂孩子,

婆婆早就看她不顺眼,好几次跟她吵架,都被原主骂回去了。“妈,建军发烧了,

烧得很厉害,您能不能帮我找下公社的医生?”赵淼淼没心思跟婆婆计较,着急地说。

婆婆摸了摸王建军的额头,也吓了一跳:“这么烫!你怎么不早说?

”她赶紧让赵淼淼把王建军放在炕上,然后转身就往外跑:“我去叫医生,你在家看着建军!

”赵淼淼看着婆婆的背影,心里有点暖。她以为婆婆会不管,没想到这么关心建军。

不一会儿,婆婆就带着公社的医生来了。医生给王建军量了体温,

说:“是重感冒引起的发烧,得打退烧针,再开点药。”医生给王建军打了针,

开了点退烧药,又嘱咐赵淼淼:“多给孩子喝热水,注意保暖,要是烧还不退,就再来找我。

”赵淼淼赶紧点头:“谢谢医生,谢谢妈。”婆婆看着她忙前忙后的样子,

眼神里的偏见少了点。她叹了口气:“你以前对孩子们太不好了,现在知道心疼孩子了,

也不算晚。”赵淼淼低下头:“妈,以前是我糊涂,以后我会好好照顾孩子们,

跟建国好好过日子。”婆婆没说话,转身去厨房煮了碗小米粥,

端给赵淼淼:“你也累了一晚上,喝点粥吧。建军醒了,也给他喝点。”赵淼淼接过粥,

心里很感动:“谢谢妈。”王建军醒了之后,喝了点小米粥,又吃了药,体温慢慢降下来了。

婆婆看着他,又看了看赵淼淼,说:“以后孩子们有什么事,就来找我,别自己扛着。

”“嗯,”赵淼淼点点头。从那以后,婆婆对赵淼淼的态度好了很多。

有时候会送点自家种的蔬菜过来,有时候会帮着照看一下卫国。

赵淼淼也经常去婆婆家帮忙做家务,比如喂猪、种菜,婆媳俩的关系慢慢缓和了。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