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轩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汉土新谋无系统逆定三国

第2章 疫策惊堂,初撼零陵

发表时间: 2025-11-12
零陵城的驿站远比想象中破败。

雨水从屋檐的裂缝渗下,在坑洼的地面上积聚成浑浊的水洼。

林越被安置在一间杂物房改造的临时住所里,空气中弥漫着霉味和草药的苦涩气。

他后脑的伤口得到了简单的清洗和包扎,但一阵阵钝痛仍在提醒他现实的残酷。

那本染血的《汉代工艺笔记》被他小心地藏在怀中,这是他与过去世界唯一的联系,也是他未来安身立命的根本。

他没有急于求成。

在等待太守府传唤的两天里,他仔细翻阅了笔记中关于“大灾后防疫”的章节,并结合对驿站环境和往来流民的观察,将现代防疫知识用汉代士人能够理解的语言重新梳理、简化。

他知道,第一次亮相至关重要。

太过惊世骇俗会被视为妖言惑众,太过平庸则会被弃如敝履。

第三天清晨,太守府的胥吏终于到来,语气冷淡:“林生,府君召见,慎言。”

零陵太守府同样显露出衰败之气,漆柱斑驳,石阶裂缝中生出杂草。

堂上端坐着一人,年约西旬,面容清癯,眼神却带着几分审视和疲惫,正是零陵太守刘度。

他下首坐着几位属官,包括那日护送蔡文姬的王统领,以及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看样子是郡中医官。

蔡文姬并未现身,但林越能感觉到,她的影响力存在于这次召见之中。

“台下何人?”

刘度开口,声音平淡,带着官腔。

“在下零陵林越,参见府君。”

林越躬身行礼,姿态不卑不亢。

“闻你曾言,有防治瘟疫之策?”

刘度首奔主题,目光锐利,“可知妄言欺上,是何罪过?”

压力瞬间袭来。

几位属官,尤其是那老医官,都带着怀疑的目光打量着这个衣衫褴褛、头缠布带的年轻人。

林越深吸一口气,从容答道:“回府君,越不敢妄言。

此前游学,恰逢淮北疫起,目睹惨状,遂留心收集各地防疫验方,并参详古籍,略有心得。

今观我零陵,春汛己过,积水横生,烈日一晒,秽气蒸腾。

加之流民汇聚,人畜杂处,此正是疫病滋生之温床。”

他顿了顿,见刘度并未打断,便继续道:“在下之策,核心在于‘防’而非‘治’。

可分为三:一曰‘净其源’,二曰‘断其径’,三曰‘强其本’。”

老医官忍不住插话,语气带着不屑:“哼,说得轻巧!

瘟疫乃瘴气所致,天命使然,岂是人力可防?”

林越转向老医官,拱手道:“老先生所言不差,瘴气确是诱因。

然,瘴气从何而来?

源自污秽之水、***之物、聚集之浊气。

若能将此等污秽清除,是否便能削弱瘴气?”

他不等对方反驳,转向刘度,条理清晰地阐述:“净其源:当务之急,是严令全城,不得饮用生水,所有饮水必须煮沸放凉后饮用。

城中垃圾、人畜粪便需定点堆积,远离水源,最好能以石灰混合覆盖,或引火焚烧。

病死者遗体,务必深埋或火化,不可曝尸荒野。

此三事,可大幅减少疫病之源。”

“石灰?”

刘度捕捉到这个陌生的词眼。

“正是。

石灰石煅烧后所得之物,遇水则沸,能杀毒消秽。

可用于污物处理、水井消毒,甚至洒于居所周围,驱避虫鼠。”

林越解释道。

这是他提前埋下的一个伏笔,将未来水泥的核心原料之一,以“防疫利器”的身份引出。

老医官眉头紧皱,似乎想反驳“煮沸饮水”多此一举,但“石灰消秽”的说法又让他有些迟疑。

林越继续道:“断其径:若城中或流民中己现发热、呕吐、腹泻之人,需立即将其隔离,单独划区安置,专人送食送药,避免与健康之人接触。

此为防止疫病蔓延之关键。”

“隔离?”

一位属官摇头,“此非仁政,恐引民怨。”

“府君,”林越看向刘度,语气沉重,“一时之怨,可比阖城死绝之祸乎?

昔日大疫,十室九空之惨状,史不绝书。

非常之时,需行非常之法。

此非不仁,实乃大仁!”

他最后两个字咬得极重。

刘度眼神微动,显然被“十室九空”触动了。

作为地方长官,他最怕的就是辖区爆发无法控制的大疫。

“那强其本又是何意?”

刘度追问。

“强其本,便是增强百姓自身抗病之力。”

林越道,“官府可组织身体强健者,清理城中沟渠,保持通畅。

劝导百姓,尽可能保持身体洁净,衣物勤洗。

最重要的是,需设法保障流民最低限度的口粮,人若饥馑,体虚则易病。”

他将公共卫生与粮食问题联系起来,首指乱世核心矛盾。

堂上一时寂静。

林越提出的方案,看似简单,却环环相扣,自成体系,尤其是“隔离”和“煮沸饮水”,虽听起来离奇,但细想之下,竟有一种残酷的逻辑。

那老医官沉吟半晌,终于再次开口,语气缓和了许多:“林生所言……虽与古法有异,但‘净源’、‘隔离’之理,细思之下,确有其道理。

只是这‘煮沸饮水’与‘石灰消秽’……老先生,”林越趁热打铁,“实践可出真知。

府君可先于驿站、流民聚集处等小范围试行。

命人专司烧水,设石灰处理污物之区。

十日之内,观其地发病率是否低于他处。

若无效,越甘受责罚;若有效,则可推广全城,防患于未然!”

他将“试验”的概念引入,降低了刘度决策的风险。

刘度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目光闪烁。

他需要权衡,需要判断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寒门秀才的价值。

蔡文姬的引荐是一个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林越表现出来的条理、见识以及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力,不像是一个普通的落魄书生。

“你所言石灰,何处可得?”

刘度终于问道。

“零陵多山,应能找到石灰岩。

寻矿工辨识,采石建窑煅烧即可。

此物不仅可防疫,将来筑城、修堤亦有大用!”

林越适时地抛出了石灰的另一个重要用途,进一步增加其吸引力。

刘度沉默了更长的时间,最终,他做出了决定。

“也罢。

便依你之言,于城西流民安置点,划出一区试行此防疫之法。

所需人手、物资,由郡府调配。

王统领,你协助林生,若有宵小滋事,严惩不贷!”

他看向林越,眼神深邃:“林越,本官给你这个机会。

望你……好自为之,莫要辜负文姬小姐的举荐,更莫要辜负本官的信任。”

“谢府君!”

林越深深一躬,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他知道,自己终于在这乱世的零陵郡,撬开了第一道缝隙。

走出太守府,阳光刺破云层,照在湿漉漉的街道上。

王统领跟在他身后,态度明显恭敬了许多:“林先生,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林越望向城西的方向,目光坚定:“王统领,麻烦先帮我找几位熟悉周边山地的向导,还有懂得建窑的工匠。”

“我要先找到石灰岩,点燃……在这乱世中的第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