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轩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元武星宇

第2章 科技兴武

发表时间: 2025-11-11
清晨五点五十,孟家武馆的铜铃还没响。

演武场的晨光里己经立着个陌生物件 —— 半人高的银色仪器像块竖着的金属板。

机身侧面印着 “龙国武协科技研发部・2025 款” 的蓝色字样。

底部的散热孔还残留着新机特有的塑料味。

孟浩背着武道包站在仪器前,指尖轻轻碰了下冰凉的屏幕。

心里忍不住犯嘀咕:这就是父亲说的 “气血流监测仪”?

上周听武馆的老学员说,这种仪器在市级武校才普及,没想到家里也能用上。

“发什么愣?

站上去测基础数据。”

孟山的声音从演武场东侧传来。

他手里拿着块麂皮布,正仔细擦拭着墙上挂的《传统武道经络图》—— 那是孟浩爷爷传下来的老物件。

泛黄的纸页上用朱砂画着密密麻麻的经脉,和仪器屏幕上的数字图谱完全是两个风格。

孟浩脱掉外套,露出里面的黑色紧身武道服。

衣服袖口磨出了毛边,是去年武校统一发的款式。

他深吸一口气,双脚踩在仪器的感应区。

金属板立刻发出 “嗡” 的轻响,淡绿色的数据流在屏幕上快速滚动。

检测对象:孟浩,修炼执照编号:NC20240512,当前境界:D 级中期,气血值:1002kg,经脉状态:少海穴淤堵(流转速度较正常低 17%)屏幕上突然跳出红色的经脉图谱。

小臂位置有段闪烁的黄色线条,像条卡住的小蛇。

孟浩盯着那处线条,想起自己每次练 “崩拳” 时,小臂总会隐隐发僵。

以前父亲只说 “练得少,气血没顺开”,现在用数据一显,才知道是穴位淤堵的问题。

他忍不住转头看向父亲:“爸,这仪器能首接找到淤堵的穴位?

比您以前用手摸快多了。”

孟山放下麂皮布,走到仪器旁。

手指点了点屏幕上的少海穴位置:“老祖宗传的经络图也标了这个穴,说‘臂脉淤则力滞’。”

“但以前得靠手感摸,得练个十年八年才能找准位置。”

“现在有科技帮忙,数据首接给你标出来,省了不少功夫 —— 但你记住,仪器是辅助。”

“真要通气血,还得靠练拳时的‘意’,得想着气血往淤堵的地方走。”

“不然光靠仪器看,手还是软的。”

他从仪器旁的箱子里拿出个巴掌大的黑色手环,递到孟浩手里。

“这是便携监测器,扣在手腕上,练拳时要是气血波动超过安全值,它会震动提醒。”

“上周我去武协开会,见人家市级武校的学生都戴这个,说能提气血稳定性。”

孟浩接过手环,轻轻扣在左手腕上。

冰凉的金属贴着皮肤,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实时心率:72 次 / 分,气血流速:1.2m/s。

他试着挥了挥拳,屏幕上的流速数字微微跳动。

心里突然有种奇妙的感觉 —— 以前练拳像在黑夜里走路,只能靠父亲的喊声调整。

现在像多了个 “导航”,能清楚看到自己的气血在怎么走。

他走到演武场中央的木桩旁,扎稳马步,深吸一口气。

一拳打出 “崩拳”,手腕上的手环突然 “震” 了一下。

气血波动:135%,超出安全阈值(80%-120%),建议调整发力方式:沉肩坠肘,减少小臂发力占比孟浩立刻按提示调整姿势。

再出拳时,手环没再震动,小臂的僵硬感也轻了不少。

他连续打了十拳,看着屏幕上稳定在 115% 的波动值,心里又惊又喜。

以前练半个月才能找到的发力感觉,现在靠仪器提醒,几分钟就找到了。

但他很快又想起父亲的话 —— 仪器是辅助,不能光靠提醒。

他闭上眼睛,试着凭感觉找少海穴的位置。

想象气血像条小溪,慢慢流过淤堵的地方。

再出拳时,虽然没看屏幕,却也没再收到震动提醒。

“不错,没光盯着屏幕。”

孟山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他手里端着个白瓷碗,里面盛着褐色的汤药:“这是用青禾芽煮的,武协门口张婶那买的,说能顺气血。”

“你每天早上喝一碗,再配合仪器练拳,争取一周把少海穴的淤堵通了。”

“下个月排名赛,人家对手说不定也有这仪器,你要是气血还僵着,一拳就被人卸了。”

孟浩接过碗,喝了一口汤药。

淡淡的苦味里带着点青草香。

他看着演武场里的仪器和墙上的经络图,突然觉得很有意思。

三百年前高武刚起步时,老祖宗靠经络图练拳,靠手感摸穴位。

现在有了科技仪器,数据能首接标出来,但父亲还是说 “得靠意”。

或许这就是现在的武道 —— 不是科技取代传统,是科技帮传统变得更容易。

他放下碗,再次走到木桩旁。

手环屏幕上的气血流速稳定在 1.2m/s。

这次他没看屏幕,凭着感觉打出 “崩拳”。

小臂的气血像终于通了的小溪,顺畅地流到拳头上。

“砰” 的一声,木桩上的旧拳印又深了一点。

中午吃饭时,餐桌上摆着两盘菜:一盘炒土灵薯,一盘凉拌青禾芽。

都是武协允许民间售卖的普通灵植。

孟山坐在对面,手里拿着张皱巴巴的纸。

是从武协领的 “灵雾山实训通知”。

“下周末带你去灵雾山,按规定,D 级武者野外实训得带应急信号器。”

他从抽屉里拿出个金属盒子,打开后里面是枚银色的信号器。

上面刻着 “宁城武协救援” 的字样。

“这东西能发定位,遇到异兽十分钟就能等来无人机救援。”

“但咱们也不能全靠科技,灵雾山有几处老武道遗迹,是你爷爷年轻时去过的地方。”

“说不定能找到练拳的老法子 —— 科技再厉害,也得有老底子撑着,不然就是花架子。”

孟浩接过信号器,放在手心掂了掂。

冰凉的金属让他想起早上的监测仪。

他看着父亲鬓角的白发,突然想起去年父亲为了给他买气血补充剂。

连着半个月去武协做 “武道课指导”,下午再去指导武馆学员,每天晚上回来都累得胳膊抬不起来。

这次排名赛,他想考个好成绩,不光是为了自己,也是想让父亲少操点心。

他握紧手里的信号器,心里暗暗想:下周去灵雾山,一定要好好实训。

回来配合仪器练拳,争取把气血稳定性提上去 —— 不能让父亲的辛苦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