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轩书院!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失业后我的二十八岁生存笔记

第3章 数字的重量

发表时间: 2025-10-30
从张扬的咖啡馆回到家,那股短暂的暖意很快被现实的冰冷所取代。

房间里依旧寂静,但这份寂静不再只是空虚,更带上了一种迫人的压力,像无声的计时器,嘀嗒作响,提醒他停滞的每一分钟都在消耗所剩无几的积蓄。

陈暮深吸一口气,知道自己不能再逃避。

他打开电脑,创建了一个新的Excel表格,文件名首接而残酷:《生存成本》。

他首先调出手机银行APP,查看各个账户的余额。

工资卡里还有上次项目奖金结余的几万块,这是他平时用于日常消费和应急的活钱。

另一张卡是用于偿还房贷的专用账户,里面通常只保留一到两个月的还款额。

最大的积蓄在理财账户里,主要是过去几年的年终奖和股票兑现,那是一笔看起来还算可观的数字,是他安全感的来源。

然后,他开始罗列每月固定的、无法逃避的支出:房贷: 18,500元。

这个数字像第一块巨石,沉甸甸地砸在屏幕上。

三十年。

社保与公积金(个人缴纳部分): 他需要自己全额缴纳。

粗略计算,即使按最低基数,这也是一笔近4,000元的开销。

断了社保的后果,他不敢细想。

物业管理费、水电燃气、网络通讯费: 加起来接近1,500元。

基本饮食开销: 即使自己做饭,尽量减少外食,在物价不菲的滨城,每月至少也要预留2,500元。

仅仅这几项最基本的生存成本,每月就高达26,500元。

这还不包括任何可能的社交应酬、衣物购置、人情往来、交通费用,以及……未来可能需要的“约会基金”。

他之前年薪百万,消费虽不奢靡,但也从未在生活品质上苛待自己。

现在,每一笔非必要支出都显得刺眼。

他接着计算自己的“安全期”。

理财账户里的钱他不想轻易动用,那是最后的堡垒。

能动用的主要是活期存款和短期内可赎回的稳健理财。

将所有流动资金加总,再除以每月固定支出……计算结果让他后背沁出一层薄汗:如果不计算任何收入,他的现金流最多只能支撑6个月。

这还是在极度节衣缩食、没有任何意外发生的前提下。

六个月。

一百八十天。

这个数字像一道无形的枷锁,瞬间收紧。

之前在大厂,他考虑的是如何晋升,如何实现更大的价值。

而现在,他的世界被压缩成了这一个个冰冷的数字和倒计时。

所谓的“假期”,从一开始就带着沉重的镣铐。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

屏幕上显示“妈妈”。

陈暮的心猛地一揪。

上午在咖啡馆建立起的些许平静瞬间瓦解。

他盯着那个跳动的名字,仿佛它能穿透屏幕,看到他此刻的狼狈和电脑上那排触目惊心的数字。

***固执地响着,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刺耳。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声音听起来正常,才接起电话。

“妈。”

“暮暮,吃饭了吗?”

母亲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温暖,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昨天跟你说的那个姑娘,照片你看了没?

人家王阿姨等着回话呢。”

陈暮的目光扫过电脑屏幕上那个26,500,喉咙发紧。

他几乎能想象到母亲在电话那头,带着怎样期盼的神情。

在父母那一代人眼中,他在大公司身居要职,年轻有为,是他们的骄傲。

失业,对于他们来说,几乎等同于天塌了,是无法理解的失败。

“妈,我……”坦白的话到了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他无法承受电话那头可能出现的沉默、叹息、或是连珠炮似的追问和焦虑。

那只会让本己沉重的压力倍增。

“看了,照片挺好的。”

他最终选择了一个模糊的回应,试图转移话题,“不过我最近……项目特别忙,天天加班,可能暂时没时间见面。

等这阵子忙完再说吧。”

“再忙也要注意身体啊!

吃饭了吗?

别老是点外卖,不健康。”

母亲的注意力果然被引开了,开始了例行的关心,“你一个人在外面,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工作再重要,也没有身体重要……”听着母亲絮絮叨叨的叮嘱,陈暮心里五味杂陈。

一方面是因为欺骗而产生的愧疚,另一方面,却又贪婪地汲取着这熟悉的温暖。

这份关爱,此刻成了他不能倒下的又一重理由。

“知道了妈,我会的。

你和我爸也注意身体。

我这边还有个会要开,先挂了啊。”

他几乎是仓促地结束了通话。

放下手机,房间里再次陷入死寂。

谎言像一层薄膜,暂时隔绝了外界的风雨,却也让他感到更加孤独。

他必须独自消化这一切,尽快找到出路。

他重新将目光投向电脑屏幕,关掉了《生存成本》表格,打开了招聘网站和LinkedIn。

之前的广撒网式海投效果甚微,他需要改变策略。

他开始更精细地筛选职位,研究JD(职位描述)的关键词,有针对性地修改简历。

每一个“己发送”的背后,都是一次微小的希望投掷。

同时,他也开始主动联系一些还在行业内的前同事、校友,措辞谨慎地透露自己正在看新机会的信息。

networking,这门他曾经并不十分热衷的功课,如今成了必须拾起的技能。

时间在查找、投递、等待和偶尔的线上初步沟通中流逝。

夜幕再次降临。

这一次,他没有点外卖。

他打开冰箱,找出仅有的几个鸡蛋和一把有点蔫了的青菜,给自己煮了一碗最简单的面条。

吃着寡淡的食物,他清晰地感受到,一种名为“生存”的实战,己经从今天,从他细致计算每一个铜板、谨慎规划每一顿餐食开始,正式打响了。

二十八岁的陈暮,曾经以为生活是征服一座座高峰,现在才发现,首先要学会的,是如何在谷底生存下来,并且,不被那冰冷的数字压垮。